高粱

审核专家:曹东义,河北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第六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40余部,文字累计500余万。

高 粱

[性味特征]俗称蜀黍、桃栗、芦粟。性温,味甘涩。

[功能效用]补气,健脾,养胃,止泻。

[宜食状态]适宜于小儿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大便溏薄者食用;适宜肺结核患者食用。

[忌食状态]糖尿病患者应禁食。据经验,高粱忌与瓠子和中药附子同食。

[药典精要]唐代药王孙思邈称:“黍米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之。稷米脾之谷也,脾病宜食之。”唐代著名食医孟诜认为:“小儿多食,令久不能行,合葵菜(又名冬葵,民间称冬苋 菜或滑菜)成痼疾。”

[营养提供]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

[特别提示]高粱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性温味甘涩。

[用法指要]高粱一般经加工制成高粱米或高粱面。可以用高粱米煮成高粱米粥,或蒸成高粱干饭,但更多的是煮高粱面糊。 高梁、 性温,味甘涩.味甘入脾胃,性涩固肠.本品健脾益胃,涩肠止泻.脾胃健则水谷升,精微布,血有化源,故为健运中州、培补气血之佳品.

主要参考文献:

朱复融《中华饮食营养与宜忌大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