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种下过一颗梦想的种子。只不过在岁月的雕琢之下,逐渐地迷失了自己,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说着自己不想说的话,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行业,那多少都会在这个行业里留下些许的痕迹,可问问身边的人,究竟有几个?

如今,提到国内影视制作行业的大牌导演,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张艺谋,或是陈凯歌等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流砥柱。他们有过惊人之作,但也不乏让人实在是欣赏不来的烂片。

殊不知在他们的成名路上,都不得不感谢一个人,感谢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似乎不可或缺的角色吴天明。

因为喜欢,所以爱

在普通观众的印象里,也许张艺谋的名声要比吴天明大得多,但如果放到影视制作领域,那提到这个名字,不少人得肃然起敬。就连张艺谋和陈凯歌这种“顶级大佬”也不得不尊称一句“老师”。

他究竟是谁?单凭名字或许没什么印象。但提到国产经典喜剧电影《飞越老人院》里的老周,或者是前几天在网络上引起不少讨论的《百鸟朝凤》,大家可能会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百鸟朝凤》正是吴天明指导的最后一部电影。

吴天明是陕西三原县人,从小就比较喜欢文艺活动,特别是到了初高中的时候,由于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涌入,让他对文艺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那时候,很多苏联的优秀电影在国内有着不小的群众基础。吴天明在看了不少的苏联电影之后,被电影里的表演和其中的文艺气息所散发出的魅力彻底吸引,也因此,把自己的事业定格在了影视制作方面。

在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影视制作的书籍之后,21岁的吴天明报考了西影厂的演员培训班,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顺利通过考核的他成为了西影厂的一名演员。

然而对于电影事业有着极大热情的吴天明,并不仅仅满足于演员这个身份,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真正掌控电影的人。在西影厂蹉跎近十年的他,又报考了北影前身的导演培训班。

毕业以后的吴天明,从演员的角色转换为导演,也正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电影艺术人生。回到息影之后,吴天明先后指导了多部影视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拿下了不少的奖项,一跃成为中国第四代导演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他也晋升为西影最年轻的厂长,不仅可以自己掌控电影,还能够掌控资源。

提携后辈,异国凄凉

曾经有影视圈里的人评价说,如果没有吴天明的提携,或许中国电影事业的第五代导演,走上的可能是另外的一条道路。

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张子恩等等,我们当下熟悉的导演,都曾受到过吴天明的帮助,特别是张艺谋。如果没有吴天明,或许也就没有张艺谋的高光,也就没有《红高粱》的出现。

1986年吴天明指导的《老井》在紧张的筹备当中。拍摄的道具和工作人员都已经准备就绪,可吴天明还在为主演发愁,始终找不到一个心仪的演员。

太行山下的老百姓都是身材向土地背朝天的普通老百姓,可剧组的工作人员找来的演员都是皮肤白净的俊面青年,这与实际的情形相差太多。

就在这个时候,吴天明在剧组中发现了一个人,他就是负责掌镜的张艺谋,彼时张艺谋在影视拍摄这个领域已经小有名气,为了能够把这部电影拍摄好,吴天明特意的把张艺谋请到了西影。

高挑的个头,瘦瘦的身材,加上略带沧桑的面容,让吴天明觉的张艺谋就是剧中主演的不二人选。

就这样张艺谋成了《老井》这部电影中的男一号,凭借这部影片,张艺谋还成为了国内首个拿下国际电影节影帝的中国演员。同样是这一年,张艺谋的成名之作《红老梁》也在酝酿当中,但却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张艺谋曾经自己去过山东高密,结果到了那里他失望了,心心念念的高粱地并没有出现。这让张艺谋不知道如何是好,心中多少都点打退堂鼓的意思,在拍摄《老井》的这段时间,张艺谋把遇到的难题告诉了吴天明。

没想到吴天明二话没说,就从厂子里拿出了一笔资金,让张艺谋去种高粱。并且还接下了这部电影制片人的这个职务,这才让《红高粱》得以正常的拍摄。

张艺谋和巩俐凭借这部电影也是一炮而红,奠定了张艺谋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地位。

认识吴天明的人都说他对于影视艺术是痴迷的,对于企业管理的方式是激进的,而对于后来人是大度的。陈凯歌和顾长卫等后来人,都曾受到过吴天明的指点和帮助,然而他在西影厂激进的管理方式,在当时的国企背景下的影视制作是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吴天明和当时厂子里的不少领导都有着强烈的矛盾和争端,不少人对他的管理方式和投资热情提出反对意见,也最终导致吴天明狼狈不堪的败走国外。

虽说当时的吴天明在国内的影视制作领域有着一定的地位,但在国外谁认识他呢?

在国外的岁月,算是吴天明人生最为失意的时刻,他不仅放下了自己喜爱的电影艺术,还不得不为生计四处奔波。

为了生活,他和妻子不得已在国外做一点小生意,摆摊卖小吃,好在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二度归来,叶落归根

关于吴天明在国外窘迫的生活,张艺谋、陈凯歌他们也许清楚,也许并不清楚,总之每每提到这件事,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责备自己说在这一点上对不起吴天明,在他最为苦难的日子里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90年中期,国内的电影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吴天明在邀请之下再度回来,并且先后参演和制作了多部电影,也算是在人生的暮年,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倾尽了最后的一丝贡献。

2014年吴天明因病去世,享年75岁。这位对中国电影事业有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四代导演的人生,也就此落幕。

三年以后,落葬西安,也算是落叶归根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