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病虫情报8期--高粱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 作 物 病 虫 预 报
第八期
太谷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2018年7月23日
高粱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受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高粱顶腐病在我县呈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调查小白发病率6%,胡村发病率15%,持续的降雨为病害流行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发病症状:
成株高粱顶部叶片染病失绿、畸形、皱褶或扭曲,边缘出现许多横向刀切状缺刻。病叶上生褐色斑点,严重的顶部4—5片叶的叶尖或整个叶片枯烂。后期叶片短小或残存基部部分组织,呈撕裂状。部分品种顶部叶片扭曲或互相卷裹,呈长鞭弯垂状。叶鞘、茎秆染病致叶鞘干枯,茎秆变软或淬倒。花序染病穗头短小,轻的部分小花败育,重的整穗不结实。主穗染病早的,造成侧枝发育,形成多头穗,分蘖穗发育不良。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粉红色霉状物,致穗部腐烂。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株、种子、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发病适温22—28℃。发病期间降雨多,相对湿度大易加重病情。
防治措施:
实行3--4年以上轮作,对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剪去包裹穗部的的叶片,以利于高粱正常吐穗,挑开的叶片在通风和日晒条件下,发病组织会很快干枯,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
雨水多的年份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密度高的地块要适当割去除部分植株,增加田间通风透气性。
(3) 发病田块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克/亩,与72%农用链霉素水溶剂2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施药重点要对准病株心叶,发病株应适当增加药液量,根据发病情况防治1-2次。对于粘连在一起的叶片,应抓紧用刀尖或锥子挑开粘连的叶片,促进顶端和穗子的正常发育。挑开的叶片在通风和日晒条件下,发病组织会很快干枯,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