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之一——逮蝈蝈


蝈蝈是昆虫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宠物之一

“吱吱吱”“括括括”这是什么昆虫在唱歌?

听过蝈蝈叫的乡亲们,肯定会首先想到:这是蝈蝈的叫声。提起蝈蝈,我就很自然的想起小时候在农村逮蝈蝈的那些有趣的事。

小时候在山东老家,每当夏、秋季,走在田间的小道上,在那杂草丛生的草尖儿上,和那密密麻麻的红荆条的枝叶间,还有那些小麦、玉米、高粱的枝叶边,总能看到蝈蝈们在兴高采烈的歌唱着。看得让人眼花缭乱,神魂颠倒。伴随着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吱吱声,同时也撩拨着我那好奇的心。那时候,我就会不知不觉的停下脚步,支楞起耳朵,环顾四周,仔细寻找着蝈蝈们的踪迹。这时候,蝈蝈们也会不约而同地停住叫声,小心翼翼的观察我的举动,一有风吹草动,它们便会逃之夭夭。有时,有几只胆儿大的,在短暂的沉默之后,还会忍不住继续“吱吱吱”的叫起来,好像在有意挑逗我。这时候,我会紧张的四处张望,仔细寻觅,一旦发现目标,就赶紧猫起腰,轻手轻脚地向蝈蝈所在的地方走去,同时也慢慢举起两只弓形的小手掌,屏住呼吸,迅速扑过去。尽管非常小心,成功率也不太高。因为这些小精灵,生性机灵,动作敏捷,在有枝叶遮挡的地方,很难一次就能逮住它。如果第一次没能得手,那就赶紧弯腰去地上寻找。运气好的话,很快就能逮着。如果逮着的是一只比较肥大的蝈蝈,激动的心情会难以言表。

逮住这小东西以后,得轻拿轻放,以免伤着它。如果有笼子,就把它放进笼子里。没有笼子,就临时找个地方藏好,以防它逃跑。

其实,抓蝈蝈不容易,编笼子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那得把高粱杆劈成小细条,编的时候,条与条之间,还得隔开一定缝隙,这样看着美观,蝈蝈也跑不出来。编两片,再用细细的线把它系牢。有时候要编很多次才能编好。因为编笼子经常弄的伤痕累累,两只手也常常划满血道道。

那时候红高粱比较少见,如果能用红高粱杆编个蝈蝈笼子,那就是上等珍品。当时,我就因为有一只红色的蝈蝈笼子而倍感自豪。

忙了很长时间,等把一切都准备好,再把装有蝈蝈的笼子挂起来,这就完活了。这时,我总算松了一口气,顾不得休息,立刻围着笼子转来转去,站在不同角度,欣赏着那红彤彤的笼子里,装着翠绿色的蝈蝈,还有几支橘红色的南瓜花。再听着它们“吱吱吱”“括括括”的叫声,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先前的疲劳,也随之一扫而光。

每年的夏、秋季,是农村最忙的时候。那时候,要想逮蝈蝈,编笼子,只能抽时间偷偷去做,如果耽误了割草,拾柴禾,那是不务正业。回到家,难免会被大人们责骂几句。我小时候贪玩儿,因为这种事儿没少被长辈们责怪。

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记得那是秋阳高照的一天上午,我因为逮蝈蝈路过一个比较偏僻的大土坑。走到坑边儿,一眼就看见一只被猎枪打伤而死亡的红耳朵的大兔子。当时,我又惊又喜,脑子一片空白,赶紧揉揉眼,确认这是真的,才缓过神儿来,马上高兴的跳了起来。俗话说“搂草打兔子——捎带着”我这是:逮蝈蝈拣兔子——意外之喜!

这下可好了,草也不割了,柴也不拾了,蝈蝈也不逮了——不扯了,拎着一只大兔子连跑带颠儿的回家喽[呲牙]



多么可爱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