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国农作物中的黑马,也是抗灾荒的活命粮!高粱为何越种越少

据《种子世界》论文资料显示,1952 我国高粱播种面积高达1.4亿亩,总产量约1110万吨。

进入21世纪之后,高粱种植面积却急速下降,2008年就缩减到了49万公顷,过去常见的大片的高粱地也消失了。

明明是养活四亿人的活命粮,为什么中国现在却越种越少呢?难道高粱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高粱的概述

高粱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素有“救命之谷”“生命之谷”的美誉。它的茎杆粗壮且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喜温耐旱、对土地的适应性很强。

无论土壤肥沃还是贫瘠,发达的根系都能深深扎入土壤中汲取营养。而且它根细胞上有较高渗透压,使得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所以高粱也被称为世界第五大农作物。

那么高粱能用来做什么呢?为什么会被称为“活命粮”?

高粱为什么被称为“活命粮”

首先,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当然是高粱米了,顾名思义就是收割回来的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可以磨成粉状,也可以用来制成其他面点。

在人**炸式的增长明清时期,高粱凭借易生存、抗灾荒的特点,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填饱了人们的肚子,所以也被称为我国的活命粱。

另外,高粱杆比较粗壮而且很直立,所以在以前生活条件比较落后时,高粱杆多被用来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

比如刷锅用的刷子、蒸包子的隔层等,环保又耐用。而枯黄的叶子多用来当柴火烧掉,或者扯下来喂养牲畜

最后,我们经常听说的高粱酒,就是高粱经过高温发酵后蒸馏酿制成的白酒,口感浓、受人们喜欢。

既然用途这么多,高粱为什么在我国越种越少呢?

为什么在我国越种越少

首先,当然是因为高粱的口感太差,由于它含有单宁物质,吃起来是一种谷物没成熟的味道,苦涩难当、难以下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追求也从原来的吃饱,转变成了现在的吃好,口感粗糙的高粱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另外,其他作物的引进和改良,也改变了我国的粮食结构。虽然高粱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但它的亩产量仅能达到400公斤,相较于现在的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自然培育下亩产量就能达到1000公斤。

民以食为天,自然是哪种产量高农民就种植哪种。由于玉米、水稻的市场扩大,我们能看到的高粱自然也是越来越少。

那就有朋友想问了,面积逐渐减少的高粱,最终难道真的会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吗?

高粱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其实不然,虽然作为主食的用途已被替代,但是高粱却是酿造名优白酒的重要原料。许多著名的白酒,如茅台、五粮液、汾酒和泸州老窖,都是以高梁籽粒作为主要的酿造原料。

据《中国食用高粱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统计,我国每年用于酿造的高粱总量为250万-280万吨,基本与我国高粱生产总量持平。

此外,育种家们正在收集和鉴定高粱种质资源,培育突破性的高粱杂交品种,使得高粱在饲料加工中也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以此来保证种植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