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曲白酒工艺


麸曲白麸曲白酒酒是以高粱、薯干、玉米及高粱糠等含淀粉的物质为原料,采用纯种麸曲酒母代替大曲(砖曲)作糖化发酵剂所生产的蒸馏酒。

名酒和优质酒多数是大曲酒。其质量和风格特点,除与酿酒原料和酿造工艺密切有关外,还取决于大曲或窖泥中的微生物。茅台酒如没有大曲中产生酱香的高温细菌,就不能得到酱香型茅台酒;汾酒没有大曲中产生清香的汉逊酵母,也不能得到清香型汾酒;没有老窖泥中的己酸菌和丁酸菌,更不能得到浓香型的沪州特曲和五粮液。酿酒的原料,独特的工艺,必须在特种微生物的作用下才能产生独特的大曲酒风味。各种名酒优质白酒的生产也是这样。但是大曲酒也有一些弱点,那就是要消耗大量的小麦、大麦和豌豆,耗粮高,用曲多,发酵周期长,出酒率低。

解放以来,推广了培养纯种的麸曲酒母酿酒,应用优良的糖化菌和发酵菌酿酒,这对提高淀粉利用率和出酒率都起了促进作用,使制酒工艺进了一步。液态发酵,又在这个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但是,因为菌种单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白酒固有的风味,所以液态酒、麸曲酒与大曲酒相比,尚有一定距离。

为了既达到大曲酒的质量,又保持麸曲酿酒、液态酒工艺的先进特点,近年来,在酿酒战线上兴起了应用多种微生物麸曲酿酒法。这种方法,不仅已经应用到固态法优质白酒的生产上,在液态法白酒的生产上也初见成效。多种微生物的应用,大体有如下几种;(一) 生香酵母的使用

自从陵川白酒厂应用生香酵母混合酿酒,取得优质酒的显著成绩后,近年来,各地纷纷采用生香酵母来增加酒的酯香。能够产生乙酸酯类,特别是乙酸乙酯的酵母很多,其中主要的一类是汉逊酵母属。这种菌在科学院编号为2300,2.297、原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编号为1312、1342、1274等。其他如假丝酵母、圆酵母、球拟酵母等也能产酯,以朗必克假丝酵母2.1182号菌株产酯较好。应用时可按酒的不同香型选择。清香型酒应选择汉逊酵母,酱香型酒可应用球拟酵母。

(二) 从大曲中分离多种有益微生物糖化发酵酿造麸曲白酒

在大曲中,各种微生物的兴衰交替,各种制曲工艺特点,特别是升温特点,形成了各种大曲的特异微生物。如果在大曲的不同培养阶段,分离各种微生物纯种,进行有效性能的测定,使这些多种微生物参与白酒的糖化和发酵,可以生成近似大曲多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果将这些特异性的微生物分别制成麸曲酒母,用于酿酒,只要采取适宜的制曲和酿酒工艺,同样也可制得各种香型和风格的优质白酒,如“六曲香”、 “燕潮铭”、 “迎春酒”就是。

(三) 从窖泥中分离己酸菌和丁酸菌

许多细菌并不是有害的微生物,它们在白酒酿造中能协同菌种发酵,常常比酵母和霉菌更能独具风格地表现出白酒的风味。从窖泥中分离的己酸菌、丁酸菌,是泸型酒主体香气的主要菌种。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研究所,从宜宾五粮液老窖泥中分离出的己酸菌、丁酸菌,经单独培养, 人工发酵,可在各种工艺条件下(泥窖、水泥池等)获得具有浓香型的麸曲白酒。特别是己酸、丁酸发酵液,用于液态发酵白酒增香,可产生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用某些细菌来提高白酒质量,有着广阔的前途。

制造麸曲白酒,可以根据香型需要来组合选择微生物。如清香型白酒,可用生香酵母、白地霉、根霉、毛霉、犁头霉等;酱香型白酒可用球拟酵母、河内白曲等;浓香型白酒可用己酸菌、丁酸菌。要应用多种微生物酿酒,就必须培养扩大各种微生物,而各种微生物的习性和生活条件不完全相同,所以应该按照它们各自的特点,单独培养、扩大,然后共同发酵。有的可采用混合培养,但应注意混合比例,因为各种微生物的粗放程度、生长速度不同,混合培养会造成以强抑弱,即长势强的压倒生长缓慢的,粗放的压抑娇嫩的,会使某些菌种受到抑制,如果能够认真分析各种菌的生长特点,将具有共同特点的菌种放在一起,以接种量相调节,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手续更为简便。

应用多种微生物麸曲、酒母代替大曲,制造优质麸曲白酒和液态白酒,不仅节省制造大曲的粮食,降低用曲量,发酵周期短,成本低,而且出酒率高,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增产节约原则。这种工艺,目前已为许多白酒厂采用,必将促使我国白酒质量普遍提高。

二:麸曲白酒的制造工艺

1.原料配方 薯干粉(含淀粉65%)100千克 鲜酒糟:冬季500千克 夏季600~700千克 稻壳:冬季25~35千克 夏季25~30千克 麸曲6~8千克 酒母4~7千克(制酒母时所耗粮食数)

制作方法 原料粉碎:一般薯干原料经过粉碎应能通过直径为1.5~2.5毫米的筛孔,高粱、玉米等原料也不应低于这个标准。

2.配料:由于原料性质不同、气温高低不同、酒糟所含残余淀粉量不同及填充料特性的不同,配料比例应有所变化,如果原料淀粉含量高,酒糟和其它填充料配入的比例也要增加;如果酒糟所含残余淀粉量多,则要减少酒糟配比而增加稻壳或谷糠用量。填充料颗为粗,配入量可减少。根据经验计算,一般薯类原料和粮谷类原料,配料时淀粉浓度应在14~16%左右为适宜。填充料用量占原料量的20~30%,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应调整。粮醅比一般为1∶4~6。

配料时要求混和均匀,保持疏松。拌料要细致,混蒸时拌醅要尽量注意减少酒精的挥发损失,原料和辅料配比要准。

3.蒸煮:原料不同,淀粉颗粒的大小、形状、松紧程度也不同,因此蒸煮糊化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蒸煮时既要保证原料中淀粉充分糊化,达到灭菌要求,又要尽理减少在蒸煮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特别是固态发酵,淀粉浓度较高,比较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因此蒸煮压力不宜过高,蒸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均采用常压蒸煮,蒸煮温度都在100℃以上。蒸煮时间要视原料品种和工艺方法而定,薯类原料,若用间歇混蒸法,需要蒸煮35~40分钟。粮谷原料及野生原料由于其组织坚硬,蒸煮时间应在45~55分钟。若薯干原料采用连续常压蒸煮只需15分钟即可。各种原料经过蒸煮都应达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的要求。混烧是原料蒸煮和白酒蒸馏同时进行的,在蒸煮时,前期主要表现为酒的蒸馏,温度较低,一般为85~95℃,糊化效果并不显著,而后期主要为蒸煮糊化,这时应该加大火力,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糊化,排除杂质。

清蒸是蒸煮和蒸馏分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原料糊化,又能防止有害杂质混入成品酒内,对提高白酒质量有益。

麸曲白酒的生产由于采用常压蒸煮、蒸煮温度又不太高,所以生成的有害物质少,在蒸煮过程中不断排出二次蒸汽,使杂质能较多地排掉,因此固态发酵生产的白酒,其质量相对地比液态法白酒要好。

4.晾渣冷却:晾渣主要是为了降低料醅温度,以便接入麸曲和酒母,进行糖化发酵。通过晾渣又可使水分和杂质得以挥发,以便吸收新鲜浆水和吸入新鲜空气。

采用通风冷却,利用带式晾渣机进行连续通风冷却,所用的空气最好预先经过空调,调节风温在10~18℃,冷却带上的料层不宜太厚,可在25厘米以下。为避免冷风走捷路,冷风应成3~4°的倾斜角度吹入热料层中。风速不宜过高,以防止淀粉颗粒表面水分迅速蒸发,而内部水分来不及向外扩散,致使颗粒表面结成干皮,影响水分和热量的散发。晾渣时要保持料层疏松、均匀,上、下部的温差不能过大,防止下层料产生干皮,影响吸浆和排杂。

晾渣后,料温度要求降低到下列范围:气温在1~10℃时,料温降到30~32℃;气温在10~15℃,料温降到25~28℃;气温高时,要求料温降低到降不下为止。

5.加曲、加酒母、加浆:渣醅冷却到适宜温度即可加入麸曲、酒母和水(浆水),搅拌均匀入池发酵。

(1)加曲:加曲温度一般在25~35℃左右,可比入池温度高2~3℃。曲的用量应根据曲的质量和原料种类、性质而定。曲的糖化酶活力高,淀粉容易被糖化,可少用曲,反之则多用曲。一般用曲量为原料量的6~10%,薯干原料用6~8%,粮谷原料用8~10%,代用原料用9~~11%。随着曲的糖化力的提高,用曲量可以相应地减少。应尽量使用培养到32~34小时左右的新鲜曲,少用陈曲,更不要使用发酵带臭的坯曲。加曲时为了增大曲和料的接触面,麸曲可预先进行粉碎。

(2)加酒母、加水:酒母和浆水往往是同时加入的,可把酒母醪和水混合在一起,边搅拌边加入。酒母用量以制酒母时耗用的粮食数来表示,一般为投料量的4~7%,每千克酒母醪可以加入30~32千克水,拌匀后泼入渣醅进行发酵。加浆量应根据入池水分来决定。所用酒母醪酸度应为0.3~0.4度,酵母细胞数为1~1.2亿/毫升,出芽率为20~30%,细胞死亡率为1~3%。

6.入池条件的控制:固体发酵是通过控制入池淀粉浓度和入池温度来调节发酵温度的。低温入池可保证发酵良好。低温时,酵母能保持活力,耐酒精能力也强,酶不易被破坏。一般入池温度应在15~25℃之间,根据气温、淀粉浓度、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异。淀粉浓度的大小支配着池内发酵温度的高低。麸曲白酒生产利用入池淀粉浓度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升温幅度,保证发酵正常进行,入池淀粉浓度一般在14~16%左右较好,冬季可偏高,夏季可偏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酶的作用都需要一个适当的pH值。酵母繁殖最适pH值为4.5~5.0,发酵最适pH值为4.5~5.5。麸曲的液化酶最适pH值为6.0,糖化酶的最适pH为4.5左右,而一般杂菌喜欢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繁殖。为了抑制杂菌繁殖,保证发酵正常进行,一般入池酸度;粮谷原料为0.6~0.8,薯类原料为0.5~0.6左右。

水分对麸曲白酒的生产关系极大,薯料原料入池水分在58~62%左右,粮谷原料入池水分在57~58%左右,冬天可偏高,夏天可偏低。考虑到发酵过程中的水分淋降,池上层可比池下层多1%的水分。

7.发酵:发酵时不但要求能够产生多量的酒精,而且还要求得到多种芳香物质,使白酒成为独具风格的饮料。固态法麸曲白酒是采用我国传统的边糖化边发酵的工艺,在发酵温度下,糖化发酵同时并进。这种发酵工艺由于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糖化速度比较缓慢,代谢产物不会过早地大量积累,升温也不会过快,酵母不会早衰,发酵比较完善,芳香物质也易保存,酒的质量较好。麸曲白酒发酵时间较短,发酵期仅3~5天。出池酒精浓度一般为5~6%左右。

在麸曲白酒发酵过程中,伴随着淀粉的糖化和酒精的形成,还会生成其它的物质,如杂醇油、有机酸、酯类、甲醇、甘油、双乙酰、醋酸、2,3-丁二醇等。

8.蒸馏:蒸馏是要把酒醅中的酒精成分提取出来,使成品酒具有一定的酒精浓度。同时通过蒸馏要把香味物质蒸入酒中,使成品酒形成独特的风格。麸曲白酒蒸馏,主要用土甑及罐式连续蒸酒机进行。使用土甑蒸馏,要“缓气蒸酒”、“大汽追尾”,流酒速度3~4千克/分钟,流酒温度控制在25~35℃左右,并根据酒的质量采取掐头去尾。酒头的量一般为成品的2%左右,掐头过多,芳香物质损失太多,酒味淡薄,掐头过少,酒味暴辣。成品酒度在50°以下,高沸点杂质增多,应除去酒尾。间歇蒸馏对保证白酒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罐式连续蒸酒机,由于在蒸馏时整个操作是连续进行的,因此在操作时应注意进料和出料的平衡,以及热量的均衡性,保证料封,防止跑酒。添加填充料要均匀,池底部位的酒醅要比池顶部位的酒醅多加填充料,一般添加填充料的量为原料量的30%,由于蒸酒机是连续运转,无法掐头去尾,成品酒质量比土甑间歇蒸馏要差。

9.人工催陈:刚生产出来的新酒,口味欠佳,一般都需要贮存一定时间,让其自然老熟,可以减少新酒的辛辣味,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为了缩短老熟时间,加速设备和场地回转,可以利用人工催陈的办法促进酒的老熟。

(1)热处理:对酿成的新酒采用加热保温或冷热处理,可以增强酒分子的运动,强化反应条件,增加反应机率,有利于加速新酒的老熟。新酒在50~60℃保温三天,香味无大变化,口味略见平和。如果在60℃和-60℃环境中各保持24小时,其效果更为显著,经处理后,香柔醇和,尾子净。另外采用在40℃环境中保温贮藏一个月的新酒和对照样品相比,也有一定的好转。

(2)微波处理:微波之所以能促进酒的老熟,是因为它是一种高频振荡,若把这种高频振荡的能量加到酒体,酒也要作出和微波频率一样的分子运动,这种高速度的运动,改变了酒精水溶液的分子排列,使酒醇和,同时由于酒精水分子作高速度的运动,必然产生大量的热,酒温急速升高,加速酒的酯化,增加酒香。经过微波处理后的酒,口味醇和,总酯含量微增,总醛、杂醇油、甲醇含量略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