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天大谎
老杜可是百里难挑一的精明人。
生产队时期,他是牛把儿。负责喂队里的两头牛,春耕秋播,收收打打,连续五六年,成了使牛的老把式。
老杜虽然个头不高,但很麻利,干起活来,一溜风。
那些年,粮食少,闹饥荒。老杜脑子可灵活,便把喂牛的饲料,趁着夜深人静,掖在怀里,带回了家。
那时,喂牛的饲料一般都用黄豆,把黄豆放在石磨上,磨碎即可。头一天晚上把饲料泡在水缸里,第二天,拌在铡碎的草上,牛就不抬头的吃,吃得膘肥体壮,拉犁有劲。
老杜很谨慎,千叮咛万嘱咐,叫老伴磨面时,一律在晚上磨,这样叫人察觉不到。
黄豆饲料加上红薯干,磨成面,擀成面条,天天顿顿有吃的。
时间一长,牛就瘦了。
队长纳闷,社员们也纳闷,总觉得是牛生病了,根本就没有怀疑饲料的事。
队长找到老杜,想问问情况。
老杜先是一愣,然后定了定神,说,可能是天气热的缘故,现在正是伏的天,牛也嫌热,不肯吃。喝水多,吃草少造成的。
队长没有喂过牛,也弄不清原因,就回去了。
老杜捏了一把汗。虽然事情搪塞过去了,但还不是长久之计,总有暴露的那一天。为了长远打算,为了掩人耳目,老杜想起了一个妙法,中午加班割草喂牛。
三伏天,烈日炎炎,更何况是正晌午,更热了。
饲料的主意打不成了,就来个光明正大的。
老杜连续割了三个中午的草,每次都是满满的两大筐子。担在肩上,一摇一摆,一摆三晃的往村子里走。人们见了,都夸赞老杜,一心为集休。
第四天中午,老伴做好饭,一直等到快三点,也不见老杜回来。心中很着急,就去找队长汇报。队长立即派人去地里找。
人们发现,老杜躺在高粱地里,两筐子草在一旁歪倒着。
中暑了,中暑了,老杜中暑了。人们高喊着,把老杜抬回了家。
从此,老杜一病不起,天天躺在床上呻吟
老杜是为集体热病的,大家公认的,年底还被评为了劳动模范。
每天不上工,照样记满分。隔三差五,队里再送去点米面,还有高级补品。
一晃几年过去了。
土地分到了一家一户,实行了承包责任制,连牛也分了。
享受惯了的老杜,挺着白胖的身躯,长长的唉了一声。抗着锄头,下地干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