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水利记:(原随县,不含广水)河流域分布情况(下)

淮河发源地

二、淮河流域

淮河在县境北界,为随县与河南桐柏县之界河,旧志无载。水自桐柏县来,于李庄入随县果,过随县界三十五公里。随县东北小林、淮河、草店三镇诸水皆入淮河。流域面积六百八十六点六平方公里,占县境面积的百分之十,流域内有耕地八万二千七百一十一亩,占全县耕地的百分之五点四,淮水诸溪均源于桐柏山北麓。又以祖师顶为分水岭,岭北、岭西诸水直入淮河主干,岭东诸水总汇于游河,东流出,于河南省入淮。

淮河西游记漂流

著名溪流有:

游河。《水经注》称油溪水。全长六十五公里,本县内三十七公里,县内流域面积三百一十一点四平方公里。

源于马鞍山南麓。 《随州志·卷五》称“游水出州东北一百七十里田上山” 。田上山在桐柏山南麓,旧志有误。实源于桐柏山北麓马鞍山,自西北流向东南,至二道河纳二道河(古名义水)、黄泥巴垱水(古名柳巴河);折向东北流,至王子城纳黄金沟(又名紫金沟);再东北纳布袋沟、张家沟、三道河诸溪,至大潭家湾入河南境。

游河谷深坡陡,水流湍急,河床为石英砂砾结构,主要支流有:

三道河

三道河。长二十一公里,流城面积八十三点一平方公里。源于随县、应山信阳三县之界大红垴。北流至草店碾子湾入游河。

小林河。上游名双河。长二十公里,流域面积八十点八平方公里。源于祖师顶北麓粉房湾。于徐家畈出境,入游河。

游河上建有中型水库两座,小型水库十四座。

直入淮河的溪流有:

西四十里冲河,古名九渡水,长十三公里。源于仰水湖罐儿口,于出山店李庄入淮河四十里冲古为江淮通道,出鄂至豫渡;四十里冲、余家沟、顾家沟,夹石沟、大麦沟、四砚沟、石步淌、西沟、末渡沟等九溪,故名九渡水。

龙潭河,即末渡沟。长十八公里。源于马鞍山北麓傅家河,至李庄合四十里冲河入淮。

自水崖水,上游名油绿沟,中段名黄叉河、石板河、胡家河、河口名上三道河。长十八点五公里。源于祖师顶西白水崖,于淮河店北入淮。

永民河。古名高粱市河,今又名红石河。长二十七公里,源于祖师顶北麓,于上河口入淮,上建有中型水库一座。

小林双河

(三)汉水流诚

本汉水不入随县,但县内北部、西部、西南都有数十条小溪是汉水毛支。流城面积五百五十西点六平方公里,占县境面积的百分之七点九,流域内有耕地三万零八百五十三亩,占全县耕地的百分之二,著名山溪自北沿西而南有十条:

三夹河,唐河支流。长三十六公里,源于新城元宝垛南麓,北流至小杨沟出境入河南桐柏县。

里河,又名栗河,长十八公里。源于大仙垛北麓,北流至新城入三夹河。

三合河,又名汪家河,长十六公里。源于柴家山西麓,于三合店西出境枣阳县入沙河。

构成河,又名教场河。长十九公里,源于梨国岭西麓,西流至枣阳石梯子水库入滚河。

王城河,县内长十公里,源于石佛捣蛋湾,西流出境,于枣阳资山入滚河。

清潭河,县内长五公里,源于洪山公社刘家湾,西北流,出境至枣阳清潭入昆河。

油坊河,县内长四点五公里。源于万福店曹家湾,出境至枣阳入滚河。

龙滩河,县内长十三公里,源于大洪山西麓泉源洞,北流过枣阳油孤山入熊河。

大洪山南麓

长寿河,县内长一点五公里。源于大洪山西南麓抱母鸡湾,南流于柳林店出境入钟样县。

大富水,随人称洪山河,县内长八公里。源于大洪山白龙池,南流入京山县。

汉水对于随县无津润之利,山陡河湍,水源外逝,仅里河上建有一座中型水库,其效益尚且不大,此流域区多为随县"水利死角"。

(四)漳河流域

漳河,县境内长四十一公里,流域面积二百一十九点三平方公里,占县境面积的百分之三点一,漳河所经皆为随南山区,流域内仅有耕地一万零一百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零点六。

郑家河

上有三源:正源出大洪山东麓傅家垭子名刘店河又名泉兴寺河,北源出古庙北观音畈,名刘仁河,又纳迹世岭西麓之石河;东源出十九山南麓乱石岩,又纳金桥冲、刘家冲、小杨家冲诸溪,名新河、古城河、套子河,三源合流后,名郑家河,至石门土出境入安陆县。随县境内还有永兴河(又名林子河),源于白林寨东伍家畈,南流十六点五公里,出境入安陆县,再注漳河。

漳河源头是江汉平原入大洪山区之门户,西汉末,曾为新市平林军根据地。

抗日时期,是新四军第五师屯驻之所。

新四军九口堰革命根据地

(全文完)

码字不易,敬请关注,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