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子糯高粱,为什么是酱酒原料的“金字塔尖”?
金秋九月,贵州茅台镇的田野间一片红缨似火,红缨子糯高粱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古语有云:“好酒不离红粮”,在我国漫长的酿酒历史中,酿酒原料层出不穷,为什么有姚经典酒等优质酱酒,偏偏青睐茅台镇特产的红缨子糯高粱?作为高粱中的“女皇”,红缨子糯高粱凭什么在酿酒界稳居“王者”之位?
一、得天独厚,专为酱酒而生
红缨子糯高粱因颗粒细小,颜色呈红褐色,与赤水河河沙的颜色极为相似,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沙”。这种高粱自古便是酿造酱酒的灵魂,早在1741年的《贵州通志》就记载了:“按黔省所产之酒,以仁怀茅台村之高粱**”,说明此时当地就已盛产高粱酒。

在1841年《遵义府志》也提到:“茅台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1936年的《续遵义府志》更详细记录了以红缨子糯高粱为主料的酱酒制法。由史可见,茅台镇酿造酱酒以高粱为原粮的做法由来已久,用红缨子糯高粱酿出的酱酒品质最好。

这一切离不开茅台镇独特的自然馈赠。红缨子糯高粱所处赤水河谷三面环山,紫砂页岩土壤富含矿物质,为高粱提供了丰厚的养分。这里气候温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红缨子糯高粱的生长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也只有生于这片土地的红缨子糯高粱,才能酿造出像有姚经典酒这般独特卓越的酱香风味。
二、酱香基石,成就酱酒之香
高粱的品质直接影响酱酒的风味和出酒率,在众多高粱品种中,红缨子糯高粱凭借优越的条件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成为有姚经典酒原料的**选择。
1、粒小皮厚,坚实饱满
与其它地区的高粱不同,红缨子糯高粱粒小皮厚,干燥耐蒸煮、不宜糊化、耐翻烤,正好契合有姚酱酒采用的“12987”大曲坤沙酿造工艺。这一工艺需要进行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普通高粱难以承受这“皮肉之苦”,唯有红缨子高粱能坚持到最后一轮,完成酿酒的使命。
2、支链淀粉含量高
高粱中的支链淀粉含量越高,高粱淀粉就越容易糊化,更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芳香物质。红缨子糯高粱的支链淀粉含量达90%,利于酱酒的发酵和糊化,出酒率极高。较低的含水量还能减少酒精在贮存过程中的挥发,保持酒的浓度与稳定性,使得有姚酱酒更加醇厚顺滑。
3、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红缨子糯高粱富含1.5%-2.0%的单宁,能够生成氨基酸、有机酸和酚类物质等特殊物质,赋予酱香酒丰富的香气与复杂的口感,使红缨子糯高粱成为酿造酱酒的首选原料。在酿造过程中,这些成分与其他原料相互作用,形成独特风味。

如今,赤水河谷漫山遍野的红缨子糯高粱正虔诚的低头弯腰,经过有姚严格的收割、筛选、分拣,静待重阳时节下沙润粮,开启新一年酿酒大幕。

有姚酱酒之所以能常年保持稳定的品质,严格的选料过程至关重要。每一颗红缨子糯高粱都需经过层层筛选,确保颗粒饱满均匀,无霉变与污染,毫无杂质,断面要呈玻璃质状,才能成为酿造“有姚经典酒”的上乘原料。再通过12987大曲坤沙古法酿造工艺的锤炼,最终酿成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的美酒。

有姚酱酒坚持以高品质原粮酿造美酒,将万粒红梁化为一滴滴浓郁醇香的酒液,让好酒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