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年糕,才是我家乡的味道

文章来源:有机会网

作者:米花鱼

我的家乡是在胶东半岛的一个小村庄。每年家里都会种点高粱,待腊月里做年糕,过年时送亲朋好友。做年糕用的是糯性的红高粱米,一般是在地头随便种点,不用农药化肥,也不去卖。今年让老爸多种了些,没有使用农药化肥,一部分卖给了一个朋友研究高梁饴糖,剩下的就去磨了面,做年糕。

本想今年早点回家跟爸妈一起去磨面,体验一下做年糕前后的所有过程,但是时间来不及,就拜托在老家的妹妹拍照记录。吃了这么多年的年糕,我还从未去过磨面的地方,妹妹今年也是第一次去。

▽磨面的前一天晚上,需要把高粱米加点水浸润一下,方便研磨。

▽磨面是去几公里外的小姨村里,那里有个五百多斤重的有上百年历史的大石磨。

先把碾子清扫干净,放些高粱米;碾压出面粉后,把面用细箩筛一下,箩上的面再放到碾子上碾磨。碾压过程中,不时的要用扫帚把跑到外层的米粒扫回去;不时的添米,过筛。

如果是两个人做,一天下来也就能磨个二三十斤米。当天除了爸妈,小姨和姨父也前去帮忙,四个人干活效率就是高,不到半天时间就磨完了。

▽碾好的面需要在大盆里晾干保存,大都会在年前做年糕用,不存在长时间保存的问题。前两年我拿来做汤圆吃,感觉也很好。

▽面磨好了,接下来是做年糕。

我家做年糕的一个特色是用地瓜泥和面,加少量水,我家的地瓜甜度很高,蒸熟了流油的那种,所以做出来的地瓜干也很好吃。(今年家里种的地瓜,也是完全没有用农药化肥的。虽然老爸对于不用农药化肥种地保持怀疑态度,今年种植农产品时他还是明显比以前少用了些。各种思想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做年糕的前一天,把地瓜蒸好,挑软烂的,去皮,趁热搅拌成泥。第二天早上,把高粱面和地瓜泥和匀,根据软硬度添加少量水,放置醒一天。

▽晚上蒸年糕:把面团一团一团码放在铺了玉米叶的蒸屉上,最外层放了一圈白菜叶,防止年糕蒸熟后流到锅里,也可以避免糊锅。大铁锅盖盖,烧柴火大火蒸,最后用余火焖一下,前后用时60-90分钟。这次做的年糕略厚,用的时间就长些。问及爸妈到底要用多久时间,老人家说~凭~感~觉~~(之前问老妈地瓜干要晒多久才好,老妈也无言以对,问的次数多了,老妈都懒的理我了。对于上一辈,手工做的东西大都不会定量,经验和感觉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蒸好的年糕在阴凉的地方放一两天,彻底冷透后再切块。(切块的照片是两年前拍的)这次做的年糕,里面加了红豆和红枣。红豆需要先泡发再蒸熟,红枣洗净切块蒸了一下。蒸年糕之前把红豆和红枣混合到面团中。(红豆来自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的沃翠源,红枣来自桃花石生态庄园。)

过去这些年家里做的年糕一般是啥都不加的,吃的时候切块,蒸透了,撒点糖拌一下吃。年糕煎着吃会香一些,加点红豆红枣,口感和味道也会丰富一些。对于真正好的食物而言,基本款的基本吃法已经足够好了。爸妈最喜欢的就是啥都不加的蒸食法,老爸一人一次可以吃一大盘。

▽下图是两年前拍的,拌红糖吃~爸妈的兄弟姊妹中,现在还会在过年时自己动手做年糕的,只有我们家了。像我们家这样做出来的年糕,一般市场是买不到的。年糕的原料种植,加工,以及最后的制作,都是爸妈亲力亲为,这样的食物现在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吃起来也是相当好吃哒~~

为什么想起来写这篇文章,源于这两年对于好食材好食物的寻觅,这个过程中愈发觉得好食难求。城市里的小吃几乎没有多少可吃的了,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健康小吃不知何处寻。我知道他们会在某个地方,期待有朝一日能够相遇,希望好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吃到健康的好食。

最后的视频是妹妹拍摄的磨面的过程,有朝一日我定要去体验一下:

作者联系方式:微博@米花鱼的小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