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讷与《报功祠堂碑记》

明景泰六年(1455),福建按察副使沈讷受朝廷之命与副都御使刘广衡一起征剿官台山寨。五月初四,沈讷亲率官兵,从绝壁险径俏悄攀上官台山,埋伏在官台山寨门附近。五月初五,事先以贺节为名混入山寨的义士们,趁郑怀茂等大小喽啰酒醉不备之机,内外夹攻将官台山寨一举剿灭。


在这场恶战中,身为主将的沈讷身先士卒,奋勇杀贼,身中二矢一枪,为剿灭官台山寨立下赫赫战功。战事结束之后,沈讷为长远计建议置寿宁县,以保斯地长治久安。同年八月,寿宁建县。沈讷肇建寿宁,功莫大矣。

沈讷,字文敏、纲庵,江苏昆山人,明永乐十一年(1413)生。正统七年(1442)三甲七十二名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寺副。景泰元年(1450)擢福建按察使司佥事,管银场。景泰三年(1452),与孙原贞一同前往宁德“考庶官”,有政声。景泰六年(1455),以福建按察副使之职率兵讨平官台山寨,议设寿宁县,加中顺大夫。善小楷,得宋克笔意。天顺二年(1458)卒于官,人称“端士”,入祀福州府名宦祠。


沈讷生于诗书之家。其父沈方,家有藏书数千卷。沈讷兄弟三人,分别名曰:沈愚、沈鲁、沈讷。

大哥沈愚,字通理,号傍侗生,以诗名吴中。与刘溥、汤胤勋、苏平、苏正、蒋主孝、蒋主忠、邹亮、王淮、王贞庆合称“景泰十才子”。善行草,晓音律。不仕,终生业医授徒。有《沈通理诗稿》《筼籁集》《吴飲集》等传世。刘溥《题昆山沈愚通理诗集》云:“吴城东头八十里,玉山青插娄江水。何人秀发山水间,沈生文章妙无比。清如玉树含秋霜,丽如五色示锦张、琅然天外度灵响,一曲一奏春风香。春风吹入长安陌,紫陌烟花烂晴色、隋珠赵璧常自珍,乐府词林尽相惜。生今年才二十余,声名欲与前辈俱。方今四海被皇化,好协雅颂歌唐虞。”

二哥沈鲁,字诚学,号玄谷子。尝应乡闱,以搜检时披发跳足为耻,旋弃去。博学工古文,文章奇丽宏肆,凡大家贵族碑版之制,多出其手。制行修德,居家孝友,教授学者以终,著《经制权略》《人伦师表》《老成集》。

沈讷有一子。清朝时,沈讷后裔曾游历寿宁并留下一通《报功祠堂碑记》碑刻。该碑为青石质地,高二百四十三厘米,宽约八十厘米,题额篆体阴刻,正文楷体阴刻,立在寿宁县城蟾溪桥附近的报功祠内。碑文如下一

报功祠堂碑记

永垂口口

先宪副纲庵公,□□十二世祖也,为前明正统壬戌(1442)进士,始授大理寺评事。

景泰初,由右寺副出为福建按察司金事。洁□爱民,多所反擢本司副使加中顺大夫。具经□才屡□平贼乱,官合山之斩□□也,为国家辟百年未属之地。黑风洞之直捣巢穴,也为地方除数十里难剿之盗,且请添置寿宁,设官治之。

公官闽□久,粗衣薄食状如老禅,而出入瘴病山谷间,独奋不顾身。然终以是得疾,卒于官。民载德,为立“怀勋”“报德”二碑,建祠、政绩,详邑乘中。

□嘉靖十四年(1535),先九世祖工怀公来守延平,以尤溪界接漳泉,多聚亡命,为民害。创议割近延漳泉三郡边地共四十图成巨邑为大田县,设官控制,民乃安定。事与纲庵公创设寿宁县□□同,一时有祖后有□丰功盛德乎一门,因立治通衢□□祖孙□德之□碑至今。

一九五四年,“报功祠”被拆毁,新建为寿宁县医院。《报功祠堂碑记》牌被凿为二片,用作县医院石凳,致使碑署时间、撰文者姓名等毁缺。

二〇一三年,寿宁县医院迁往鳌阳东城,原址易为寿宁县中医院。在中医院装修施工时,这二只残碑下落不明。一九九九年,县文化馆龚迪发对《报功祠堂碑记》进行拓片。上述碑文据该拓片整理而成,标点为笔者所加。据碑文内容,撰文者为沈讷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