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湖北阳新军垦农场土地肥沃,是阳新水稻种植的主产区,被美称为阳新的“粮仓”,每年十月水稻就进入收割季节,一般要到十二月上旬才能全部收割完。军垦农场土地连片,机械化程度高,割稻谷都是使用收割机,但收割机割谷子有些边角不易割到,还有些倒伏的谷子也割不上来,因此每年割完后就有附近的农人专门来捡谷子。金秋的收割季节我们走进了军垦农场收割后的稻田拍摄纪录这些拾稻老人。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大圣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军垦农场原来是一片芦苇荡,荒湖地,1947年“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农垦处”利用联合国战后救济的大批耕作机械在江南寻求荒地垦殖,与阳新协商签约建立了“湖北阳新县率洲合作机械农场”,1958年一批部队转业干部和黄冈地区抽调来的几百名职工开进了原“率洲合作机械农场”进行大规模垦荒种植,于是合作农场正式更名为“军垦农场”。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大圣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今年快割谷子时起了几天大风,倒伏的谷子多,主家受了损失,但我们捡谷子的人捡了大便宜,会捡的人一天可以捡70、80斤谷子,一个月可以捡到2000左右斤,两个月就有3500斤,这一年吃的米都不用买了”。这位老人姓童72岁了,是当地八队的退休农工,每个月有近1500元的养老保验金,他告诉我们国家政策好,农场老人养老有保障,自己也不缺钱用,但每年都来捡谷子,只是觉得谷子若不捡烂在地里糟蹋粮食。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在军垦捡谷子的人每人都会带两样东西一把剪刀,一把镰刀,倒伏的谷子用镰刀割,地头边角剩下的谷子就用剪刀剪,童大爷的这一把捡了好几斤。童大爷说来这里捡谷子的人都是附近的农民,大家都很老实,绝对只在割完的地里捡,绝不到还没割的地里偷,所以主人也从不阻拦他们捡谷子,再说不捡也只能烂在地里。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这是叶奶奶,她是这里的常客,每年到这个时候她就来这里捡谷子,她捡得最认真,看她大中午的还在这里田里捡……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我家里有两个孙子,没他们出来早,捡的比他们少,但一季下来也可以捡2000多斤,靠捡的谷子我喂了20多只鸡,不用买饲料,还有土鸡蛋给孙子吃”杨婆婆很高兴地说。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今年雨水多,好多谷子都倒在田里,机子无法收割,农户也忙不过来收这些谷子,我在家没事于是过来捡些”杨奶奶看我在拍她,赶忙解释。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这是周老汉在捡谷子,他是在捡机子打过后的稻杆上还剩下的谷子,经过这些捡谷人的手后,真是能达到颗粒进仓,不留死角。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

天色已晚,捡谷人背着用蛇皮袋装着的劳动成果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也准备离开,想起小学时读的李白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 大圣 撰文:阿兰

年年不用买口粮,72岁退休农工日捡谷子7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