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收割忙 种养循环共受益

新天水讯 据秦州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青贮玉米是牲畜越冬的重要“口粮”。眼下正是青贮玉米的收获季节,也是饲草料储备的黄金期。连日来,秦州区抢抓农时,全面启动青贮玉米收割工作,为牲畜越冬度春储备“粮食”。

金秋五谷香,玉米青贮忙。在天水镇柴山村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景象,大型收割机平缓行驶在农田里,2米多高的玉米秸秆被收割机吞下,吐出了细碎的青饲料,不一会儿,三轮车就被装得满满当当,运往固定地点进行贮藏,为牲畜越冬准备“口粮”。
“玉米现在已经成熟了,现在正是收割季节,我们务工收割青贮,机器收割非常好,比起以前又方便又好。”天水镇柴山村村民柴杨娃说。
“一天能收割 30 亩左右,一亩地能产 4 吨左右。收割后,基本上就能保障羊过冬了。”天水市秦莱源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新新说。

天水市秦莱源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目前有700只羊,一年下来要消耗600 多吨青贮饲料,去年养殖场种植了 400 多亩青贮玉米,但由于牲畜多,青贮饲料还是略显紧张,今年厂里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0亩,并购买了一台青贮玉米收割机,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
“青贮玉米收割完,我们把它青贮压好,厌氧发酵以后,对羊的营养、蛋白质这些有一个很好的供料,成本也减少了,我们投资成本能节约三分之一。”天水市秦莱源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新新说。

同样,在牡丹镇天水开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一片忙碌景象,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玉米秸秆瞬间被粉碎成碎屑,铲车随后对玉米碎屑进行碾压、发酵,以应对牲畜越冬饲料供应问题。
“我是马家堡子本村人,到开源养殖场干了六七年了,现在每年到这个时候就是压青贮饲料,由于经常在家不能外出打工,这几年经常到牛场干活,一年下来能挣2万多元到3万元。”牡丹镇马家堡子村村民张志阳说。
“这几年,我们把撂荒地整治项目争取上,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给我们开源牛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从原来的200多头牛的基础上发展到养殖360头牛,壮大了规模。”天水开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存富说。

据了解,青贮玉米是全株都可以用来作为饲料的玉米品种,具有生产周期短、种植密度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等优点,同时作为饲草料,利于长期保存,深受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青睐。
“我们冬天没有草资源的时候,把草揭开,就给这300多头牛吃,饲料营养价值又高,给我们又提供了方便。”天水开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存富说。

近年来,秦州区把青贮饲料加工作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畜牧业发展需求和农村实际,引进青贮设备和技术,有效缩短了加工青贮饲料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玉米等秸秆作物的利用率。
“我们有机肥发酵,发酵后给周围农户的果树提供肥料,再一个我们自己地里面也可以施肥,减少成本。目前这个效益一个季度大概有 10 万元,有 500 方左右。”天水市秦莱源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新新说。

同时,为保证青贮饲料加工的质量和进度,农业部门专门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农户解决青贮饲料加工中的实际问题。
“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给我们大力支持,提供疫苗,而且免费打疫苗,秋季和春季一年两季的疫苗相当及时,这给我们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2024年,我们出栏了140头牛,最重的一头在900多公斤,平均下来,140头牛,就要100多万元,这是我们今年开源牛场的收入。”天水开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存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