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复合种植亩产达6.7吨 新疆科研人员研发高产优质青贮复合立体种植技术获国家专利

和田地区墨玉县高产优质青贮玉米示范田,经测产亩产达6.7吨,较单一青贮玉米亩产增产1.7吨(左为四川农业大学的唐祈林教授,右为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作物栽培研究室主任唐勇)。(受访者提供)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有一种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和饲草玉米复合立体种植技术的发明,不仅让青贮玉米形成高产的“超能力”,同时提升青贮玉米品质,喂牛羊减少蛋白饲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在新疆大面积推广,促进新疆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经专家组测产,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饲草饲料创新团队在和田地区策勒县混合种植青贮玉米表现出一种高产“超能力”——亩产达6.7吨,较单一青贮玉米亩增产1.7吨以上,相比单一青贮玉米,带动农民亩增收510元,混合种植青贮的粗蛋白由8.4%提高到11.2%,该种植模式无疑为新疆饲草紧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作物栽培研究室主任唐勇、高级农艺师丁万红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在新疆进行了10多年的大面积饲草玉米与青贮玉米的净作和混合种植探索,研发出的《一种玉米青贮的方法及玉米青贮饲料》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今年获得授权,进一步丰富了新疆畜牧饲草料生产供给。
青贮玉米和饲草玉米作为“粮改饲”的主要作物,对于促进我国饲料产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疆是畜牧大省,牛羊养殖仍以“精料+秸秆”饲喂方式为主,对青贮饲料需求量大,但全疆农区优质饲草占比低,不足30%,特别是冬春缺草导致饲草价格比粮食高。长期以来以单一种植青贮玉米为主,饲草量不能完全满足新疆畜牧业需求,外地调运造成饲养成本高、产出效益差等问题。
唐勇介绍,针对以上问题,依托新疆农科院综合试验场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的种养结合经验优势,发明了一种饲草玉米与青贮玉米立体间作与青贮的方法,即选用生育期相近的青贮玉米“新饲玉12号”及饲草玉米“玉草3号”,采用青贮玉米与饲草玉米带状4+4复合种植模式。
“这两种青贮玉米一个是高产青贮玉米品种,一个是高产高蛋白饲草玉米品种,二者错峰生长,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其中‘玉草3号’的口感带甜味,含糖量较高,牛羊适口性好,市场前景看好。”唐勇说,“玉草3号”单独种植每亩最高达7吨到8吨,而普通青贮玉米产量在4吨到5吨。
目前,饲草饲料创新团队已建立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和田地区墨玉县、策勒县三个示范点共计1500亩以上,通过同播种、同管理和一起收获的带状复合立体种植,统一收获压制成混合青贮,实现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农牧增收。今后,将进一步在全疆示范引领高产优质青贮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达到增产增收,促进种植、养殖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