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玉米锈病抓住两大关键期,用“廉价”药剂照样防治效果好
玉米锈病由玉米柄锈菌引起,是玉米种植区的主要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玉米叶片上,也能够侵染叶鞘、茎秆和苞叶。发病后,叶片被橘黄色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所覆盖,导致叶片干枯死亡,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

一、玉米锈病的发病特征
玉米柄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5℃;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侵染初期,叶片两面初生淡黄白色小斑,四周有黄色晕圈,后突起形成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疱斑,散生或聚生圆形或长圆形,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状夏孢子。后期病斑或其附近又出现黑色疱斑,即病菌的冬孢子堆,长椭圆形,疱斑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可布满锈褐色病斑,引起叶片枯黄,同时可危害苞叶、果穗和雄花。

二、玉米锈病的防治要点
玉米锈病的防治包括农业防治(选择耐病品种、种植中或晚熟品种、茬口轮作、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1-2次)。

1.农业防治
品种选择:选育耐病品种,种植中、晚熟品种。
茬口轮作:与其他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深翻土壤,减少土表越冬病菌。
加强田间管理: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整枝,开好排水沟系,使雨后及时排水。

2. 化学防治
玉米锈病的化学防治一定要抓住两个关键期,防治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1)玉米大喇叭口期,此时期是防治玉米锈病的第一个关键期,生产上常配合玉米控旺进行,多采用杀虫剂+调节剂+杀菌剂+锌肥等叶面肥一喷多效模式进行,可以有效预防锈病的初代孢子分生增殖。

(2)玉米吐丝至授粉前期,此时期是防治玉米锈病的第二个关键期,常配合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一喷多效模式进行,可有效控制锈病的发生。

(3)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扩展。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雨后注意排渍降湿,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

↑请记得点击上方关注我哦!您记住了吗?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我的文章,带您了解更多农业实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