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倒伏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和茎折断等三种类型。针对以上原因,防止玉米倒伏的途径有6种。

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等

引起原因

拔节期水肥过猛,根系不发达等

挽救措施

拔节前后的倒伏等

引起倒伏的原因主要有:

一、拔节期水肥过猛。如拔节期水肥过足,出现生长偏旺,植株节间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引起茎倒伏。

二、根系不发达。磷肥不足,根系原生长不良,或整地质量差,根系入土浅,气生根不发达等,一旦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出现根倒。

三、抽雄前生长过旺。抽雄前若玉米生长过旺,茎秆组织嫩弱,遇风即出现折断现象。

四、密度过大。片面追求高密度增产,株行距过小或间苗不充分,引起株间拥挤,节间细长,组织疏松,引起茎倒或茎折断。

五、病虫危害。拔节期间或抽雄前病虫危害茎秆也易引起倒伏。

途径

一、合理密植。依据地力和品种特性,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可减少因根系少而浅及节间过长引起的倒伏。

二、合理施肥。根据玉米计划产量和土壤供肥量,实施氮、磷、钾配方施肥,并结合玉米需肥规律,确定适宜的时期和施肥量,可有效防止倒伏。

三、肥地蹲苗。对水肥较高田,拔节前采用控水肥蹲苗方法,促根下扎和茎秆健壮防倒。

四、选用矮秆抗倒品种。

五、育苗移栽。移栽玉米由于有缓苗期,茎秆墩实粗壮,抗倒能力强。

六、化学调控。一般在玉米5—6片叶时,喷洒0.015的多效唑,亩用药液50千克,也可起到防倒作用。

挽救措施

对已经倒伏的玉米,可以根据倒伏时期,采取以下措施挽救,一般以不影响正常授粉为管理原则:

一、拔节前后的倒伏。因植株自身有恢复直立能力,不影响将来正常授粉,可以不用人工扶起。

二、抽雄授粉前后的倒伏。此时植株高大,倒后株间相互叠压,难以恢复直立,不仅直接影响正常授粉,还影响到光合作用进行,必须人工扶起,扶起时要早、慢、轻,结合培土进行。

拌种:一瓶250g金科德有机硅叶面肥拌20斤种,晾干后播种。提前一天拌好,第二天播种。

1、出芽早,次生根多

2、抗茎腐病,生长健壮

3、可趋避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蛴螬

叶面喷洒:金科德有机硅叶面肥在玉米出苗后,50ml兑一喷壶(30斤水),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1、叶片竖立生长,增加光合作用40%

2、利于通风,利于密植,原来5棵间距也可种6棵

3、长势好,穗大粒多,籽粒饱满

4、抗倒伏能力提高80%以上,抗旱涝,并能显著增强玉米的抗病,抗虫能力:青枯病,粗缩病,叶斑病及蚜虫,玉米螟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5、对减少玉米秃尖,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明显

注:玉米进入拔节期吸硅量和速度明显增加,到抽雄初期为吸收硅素高峰期,无论冲施(溜根)还是叶面喷洒在玉米吸硅高峰期(抽雄初期)均能明显促进作物对氮磷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增加玉米的产量。

6.改良土壤酸化、板结,促进氮磷钾的平衡吸收

7.玉米粗缩病、茎基腐病、青枯病以及蚜虫、玉米螟等病虫害发生率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