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灌浆初期,南方锈病重发田块仍需防治

盐城市一读者9月6日来电话:玉米还有20多天才能收,现在锈病发生严重,前两天已经用药防治过一次,但没有控制住,请问还要不要再用药防治,用哪些药防治?

锈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真菌性病害,我国发生的玉米锈病主要是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其中南方锈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更大,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玉米南方锈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传播流行速度快、暴发性强、危害损失重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玉米上发生严重。受前期台风影响,南方锈病病菌已大量传入我省,今年该病在我省玉米上发生早且严重。据江苏省植保植检站8月底调查,玉米南方锈病在我省5个设区市(市、区)累计发生面积达6万亩,发生区域平均病株率9.6%,病叶率3.2%,沿海部分地区平均病株率在50%以上,是大发生的2021年同期的4倍,是近十年来同期发生最重的一年。

玉米南方锈病由多堆玉米柄锈菌引起,病菌只能寄生在活的玉米组织上,夏孢子离体后存活时间很短,而冬孢子不能萌发,对病害的传播没有作用,因此本地菌源很少,主要通过台风从周年可以种植玉米的菲律宾及中国台湾省等地传入。病菌传入后遇温度26~28℃、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病害易流行。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多发,期间有1~2个台风影响我省,对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和发展十分有利,沿海及淮北地区流行风险高。

防治玉米南方锈病,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很关键,发病严重后用药往往防效不佳。台风过后要加强南方锈病的监测调查,病株率达到5%以上时及时开展防治。重发田块隔7~10天开展第二次防治,严防暴发成灾,药后遇雨要及时补防。可以选用含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成分的药,按产品推荐用量喷雾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延缓病菌抗药性上升。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高大,可以选用植保无人机等器械喷雾,每亩喷液量不低于1.5升,并在药液中添加植物油类、有机硅类和聚合物类沉降剂及抗蒸发剂等飞防助剂。比较干燥的田块大面积作业,可以选用地面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亩喷液量一般控制在10~15升。

玉米穗位上下3张叶片产生的光合产物是籽粒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这3张叶片感染南方锈病后光合产物合成会减少,最终会影响籽粒灌浆,产量减少。据反映,玉米距收获还有20多天,处于灌浆初期,如果功能叶的光合作用因染病而受到影响,产量会严重下降,此时南方锈病发生严重的田块,仍需要及时用药保护功能叶,以延长功能期。由于病害发生较重,用药一次并不能有效控制,可以间隔7~10天再次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方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