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玉米倒伏怎么办?


玉 米 倒 伏


预防补救措施


Practical Technique


近日,一些地区极端暴风雨天气频发,玉米倒伏程度较重,给广大农民朋友造成严重损失。那么,玉米倒伏应该怎样预防和补救呢?快来看看吧!

玉米倒伏会降低光合作用,减少有机物质生成,同时,还会影响根系对养分物质的吸收,会对果穗籽粒的灌浆、发育和饱实度造成很大影响,往往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减产。为了减少损失,应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科学 高效 实用-

=


01


预 防 措 施


1、适当加深耕层,及时中耕培土

深耕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明显减轻后期倒伏程度。玉米拔节后及时培土,可促使植株产生大量支持根,使根系发达,减轻倒伏。


2、合理施肥灌水,适时控旺促壮

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不宜过多过早。肥料中应注意磷钾肥配合施用。对播种后未浇过水的玉米要适当选择时机进行浇灌。对未追施过肥料的或者追肥不足的要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15公斤,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以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性能和抗病性能。在玉米6~11叶时喷施玉米控旺剂套餐,达到控旺促壮、壮秆防倒、防病防虫、补施微肥、促进早熟、提高单产等目的。


3、选择抗倒品种,进行合理密植

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改善植株个体发育,能减轻倒伏。


02


CORN


1、尽快排出田间积水

  当玉米遭遇强风强降水发生倒伏后,地中都会存有大量的积水,湿度完全饱和。但玉米是一种既不耐旱又不耐涝的作物,因此在集中降水停止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田间排积排涝,以降低土壤湿度。


2、叶面喷肥补充营养

  玉米倒伏后,茎秆枝叶匍匐倒地,会大幅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土壤中的根系湿度过大,吸收营养功能大幅减弱,应当及时进行速效叶面喷肥补充营养。可以在天气转好后,选用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连续喷洒2~3次,每次间隔7天。


3、人工扶直

  玉米倒伏后,要根据倒伏情况灵活决定是否需要人工扶直。

  倒伏较轻的田块不必采取人工扶直,以免伤根,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可以在喷施叶面肥后由其自然恢复。

  对于那些倒伏严重或者完全匍匐倒地的玉米,应当及时进行人工扶直,或者用木棍支撑穗部离地以防止霉变。最好能做到当天倒伏当天扶直,倒伏3天及以上不可再进行扶直,以免再次造成玉米伤根、断根或茎秆折断。

*正确操作方法:在进行人工扶直时,应当采取多人配合、扎棵捆把、根部培土的方法。一人扶直植株,一人进行培土。扎棵数量3~5棵为一把,扎把数量最多不超过5棵。扎把时要扎紧扎实,培土高度7厘米~10厘米,并在培土后用脚用力踩实,以防松动出现再次倒伏。

  茎秆折断玉米处理:对于少量发生茎秆折断的玉米,应当及时将其清理出田,防止植株腐烂诱发病虫菌害,对其他植株的正常恢复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大面积发生茎秆折断的玉米田,在清理断棵后,可以补充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增加收入,如种植白菜、萝卜等。


4、注意病虫害防治

  玉米倒伏后,易发生各种病害。叶部病害如玉米大小斑病、叶斑病等,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根据虫害发生情况,也可加入甲维-高氯氟等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

阎良区农技中心 李小强

本报记者 胡小宁 整理


相关链接


如何预防玉米“露顶”


玉米苞叶包不全有一个学名叫“玉米露顶”,玉米露顶是指玉米雌穗苞叶比穗轴短,包不住穗轴而使一部分穗轴暴露在外。由于苞叶短,籽粒**在外面,影响灌浆,导致减产;另外,苞叶短易招虫害,如双斑萤叶甲虫咬食花丝、金龟子咬食籽粒,也会造成减产。往年出现的“玉米露顶”会严重影响产量,因此要早预防,以避免遭受损失。


玉米苞叶短的原因

1、干旱缺水

拔节期正是玉米穗分化期,拔节期高温遇旱(卡脖旱),导致苞叶和果穗分化不同步,出现苞叶短现象。


2、天气原因

阴雨天气,光照、温度不足,光合作用降低,导致苞叶生长缓慢,长不到应有的长度,穗抽却正常生长超出苞叶,导致露顶。


3、过度密植

种植密度过大造成玉米生长后期通风、透光条件不良,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4、土壤缺微肥

土壤缺硼时对玉米雄花花粉的形成和授粉时的活性均有不利影响。缺锌时老苗叶片出现白色斑点,并迅速扩大,形成局部的白**域和坏死斑,节间缩短,也易使果穗生长发育畸形。


如何预防玉米苞叶短的发生

1、加强肥水管理

早施穗肥,在抽雄前后施好穗肥。防旱,在雌穗出穗时不能缺水,保证苞叶正常生长。


2、注意品种选择

一般认为,红轴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相对较差,遇高温往往出现果穗苞叶包不住,甚至出现“缺粒”和严重的“秃尖”现象,造成减产。

   据《河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