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甜玉米——让生活更甜蜜
玉米原产自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一带。据考证,当地印第安人种植玉米已有7000年的历史。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约为1500年前后,最早记载玉米的地方志是明正德年间(1511年)的《颍州志》。到清代,玉米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粮,开始大面积栽培种植。
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之一,玉米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种植,而中国则被称之为糯种玉米的世界起源中心,拥有悠远的栽培历史。甜玉米作为糯玉米的主要代表品种,一直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蔬菜之一。在中国,甜玉米更是街头巷尾、餐桌厨房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在两广地区,善于煲汤的人爱用玉米作为炖汤的原料,甜玉米排骨汤更是其中的一道经典。
与其他主要食物相比,甜玉米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甜、鲜、脆、嫩的特色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最高。玉米含有7种“抗衰剂”: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经测定,每百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丰富的钙可以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同时,甜玉米中所含有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防癌作用;植物纤维素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黄体素、玉米黄质有利于延缓眼睛老化。此外,甜玉米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因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和防治冠心病。
横县地处桂东南,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少见冰雪。这些特点,最适合喜温作物的生长。其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在县境北部有镇龙山脉,主峰为大圣山;西部为中、低丘陵地带;东部和南部属于山体浑圆的高丘陵;中部地势比较平坦。郁江横贯县境自西向东流去。这样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非常适合发展大规模的玉米种植。
目前,广西横县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6万公顷,占广西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0%。每逢春耕时节,在横县甜玉米主产区校椅镇,连片的田地里玉米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20世纪80年代,横县已是广西最早种植甜玉米的地区,也是中国规模化种植甜玉米最早、最高产的县区。当时,横县已经培育出广西第一个甜玉米品种“超甜20”,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当家品种,备受区内外种植户的喜爱。同时,由横县创造的精细催芽播种、育苗移栽、滴灌等栽培技术,为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甜玉米免耕、套种等耕作模式,则使甜玉米种植可达一年四熟,为世界所罕见。
近年来,横县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不断做强甜玉米产业,在扩大甜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不断提高种植管理的科技含量,稳定保持着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与加工基地这一地位。“秸秆—畜—沼—肥”和“秸秆—畜—肥—菌”两种循环经济模式的创新,让甜玉米产业带领横县农民迈开大步走上致富路。与此同时,横县还针对延长甜玉米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在种植基地附近引进奶水牛养殖公司,并扶持壮大奶水牛养殖场,奶水牛养殖达到600多头。甜玉米秆、苞衣、玉米芯等这些“废品”变成了“宝物”。科学合理的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成了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如今,横县通过革新生产技术和延长生产链的办法,每亩玉米创收超过2000元。
每到收获的季节,横县金黄色的玉米田里,会有超过20万吨的鲜苞收获,如此庞大的产量,横县人却并不担心销路,因为横县的甜玉米加工企业是种植户的保障线。本地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了17 万吨,基本能应对甜玉米行情低迷时的加工需要。
随着横县新型经营主体蓬勃涌现,现代农业正在深刻改变该县农村的生活图景。横县的农民不仅富了自己,还个个都成了技术能手,当起了师傅,到处传授技术。从最初外出打工学习甜玉米种植技术,再到“凤还巢”自己发展种植,该县农民把甜玉米增收的种子播撒到了全区许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