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记忆(二)老玉米
小时候,在山里姥姥家长大,姥姥家夏天的月平均温度也只有二十一二度,所以玉米一般长的都不太好,不知道和那个时候的品种比较落后有没有关系,想来如果是现在的育种技术,可能会有人育出专门针对寒冷地区的玉米品种,增加收获。
那个时候,姥姥家除了种土豆之外,就是种玉米,玉米棒棒一般都不大,每年快到秋收的时候,家里就会有新鲜玉米吃,按现在流行的东北叫法说那是“老玉米”,其实在我老家叫“嫩棒棒”。这种未完全成熟的“嫩棒棒”,在当时提前进入我们的饭桌,想来是因为家里实在是青黄不接,没吃食了,不然以姥姥姥爷过日子的仔细劲儿,应该不会让我们提前“糟蹋”粮食的。

还记得钻进玉米地干活的感觉不?
当时嫩棒棒的吃法主要是整枝带皮白水煮,这是最传统也最保留原滋原味的吃法,百吃不厌,现在我看很多人家也是这样吃玉米的,微微甜,嫩生生,香喷喷。

现在有了很多鲜食、生食玉米,那个时候没有
第二种吃法,就是剥玉米粒下来,放在碾子上轻轻压一下,然后和豆角、土豆一起煮菜饭,再用油在勺头用野韭菜花炝个锅,玉米的清甜带着土豆的粉糯,以及韭菜花的香气,整个村子都是香的。

小时候我干不了重活,剥玉米粒,肯定是我的活儿
第三种吃法,当然就是烤玉米,我烤不好,姥爷烤的好,下雨天,不出门,姥爷就生个小火盆,慢慢烤玉米给我们吃,我和几个表兄表妹围在火盆四周,眼巴巴瞅着,用我姥姥的话说,像一群在窝里等着喂食的小燕子。

现在的烤玉米,竟然可以这样精致,听说南方还有按粒串串卖的,还真是……
其实玉米老了,收获了,晾干了,吃法就更多了。
最受小朋友欢迎的,爆米花,一个带着大肚子机器的老大爷,嘣一声,就可以嘣来一大群小朋友,每个人端着一个碗,拿着一个布袋,来爆爆米花。多少年后,听一个闺蜜说她小时候特别痴迷于吃这个,还吃到过铅中毒,好可怕。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现在去看电影,我仍然要点这个吃
玉米渣子粥,也是我们小时候的主粮之一。那个时候姥姥家没有米吃,都是吃玉米面或者玉米渣子,玉米面粥不顶饿,所以做玉米渣子粥的机会很多。我到现在都一直喜欢喝这个粥,放一点豆子,和玉米渣子慢慢熬,加恃一点食用碱,熬出来的粥就会有糯糯香香的感觉,一大碗下去,胃很妥贴,可能胃也是有记忆的吧。

我从小吃这个长大,四个月之后好像就没喝过奶
还有窝头,这也是小时候常吃的干粮,姥姥惦着小脚,在大锅边拿开水把玉米面烫一下,然后放一点“起子”(我估计就是小苏打),慢慢揉成一个一个小窝头,有的时候是蒸,有的时候是贴在锅边,做成贴饼子,贴饼子一面有硬硬的锅巴,一面又软软糯糯的,可香了,到现在,偶尔回老家,我还可以吃的到,唇齿留香。

贴饼子,有的时候也放点菜的,同样好吃,刚出锅的时候最香,这应该就叫“锅气”
我至今仍然爱吃玉米,各种吃法,各种季节。我现在也是农民一个,所以经常会有各种新鲜玉米可以吃,去年我们地里种了两百多个玉米品种,鲜食类的就有一百三十多个,自从自己开始种玉米后,吃着外面的玉米就不香了,哈哈。
但是仍然怀念姥姥家的玉米。

花青素玉米,口感有待改善

我现在每个星期都要喝三四次玉米面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