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小麦灌浆期管理》《矮杆玉米可是件大事》

栽培《小麦灌浆期管理》《矮杆玉米可是件大事》《玉米苗期异常问题及解决方法》

请点击关注 杨理健微语农业 2024-05-06 21:30 山东听全文反馈

  • 标题有误导性

《小麦灌浆期管理》(种地那点事)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在灌浆期内,小麦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种子内的过程。


目前,黄淮南片冬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此间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植株代谢旺盛。这一时期正是小麦需用养分较多的,籽粒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小麦灌浆期管理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时期。

小麦灌浆期的特点:

小麦开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首先形成籽粒的框架,这大约要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麦粒可达最大长度的四分之三,但此时麦粒的内含物主要为清浆,含水率可达80%左右。麦粒框架初步形成后,小麦迅速进入“灌浆”阶段,主要表现为麦粒中的淀粉迅速积累,干物质急剧增加。小麦灌浆期的温度和光照对小麦籽粒的灌浆强度和时间影响很大,该时期的最适温度为20-22℃,超过25℃,则会使灌浆过程缩短,一般年份的灌浆时间约为20天左右。同时,天气晴朗,光照充足,会增加灌浆强度,有利于形成大粒、饱粒。

小麦灌浆期属于小麦一生当中生长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茎叶生长已经停止,叶面积最大,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几乎全都向籽粒输送,也是决定小麦形成产量“攻坚”期。


小麦从扬花到灌浆期: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籽粒成熟,一般经历30-40天,期间籽粒内外部发生一系列变化,大体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籽粒形成过程。受精后,子房迅速发育、形成胚的各部器官。受精10-15天,籽粒外形基本形成,长度达最大值的3/4,由“坐脐”达到“多半仁”阶段,籽粒已经具有了发芽能力,这一时期为籽粒形成期。这一时期,应保证肥水条件,防治病虫害,以利于减轻籽粒退化、保住粒数。

第二:灌浆过程。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蜡熟期前为灌浆阶段,又可分为乳熟期和面团期两个时期:

(1)乳熟期:历时约12-18天,“多半仁”后籽粒长度先达到最大,然后宽度和厚度明显增加,至开花后2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顶满仓)。随着体积的不断增长,胚乳细胞中开始沉积淀粉,干物重迅速增加,千粒重增长量迅速,这是籽粒增重的主要时期。籽粒的绝对含水量比较稳定,但含水率则由于干物质的不断积累由70%逐渐下降到45%左右;茎叶等营养器官贮藏养分向籽粒中转运,籽粒外部颜色由灰绿变鲜绿再至绿黄色,表面有光泽,胚乳由清乳状到乳状。

(2)面团期:历时约3天,含水量下降到40-38%,干物重增加转慢,籽粒表面由绿黄色变成黄绿色,市区光泽,胚乳呈面筋状,体积开始缩减,灌浆接近停止。


灌浆过程是决定粒重的关键阶段,灌浆时间的长短和灌浆速度的快慢、粒重的高低,田间管理很关键,特别是“顶满仓”到“面团期”,第一要注意防倒伏;第二是最忌大水大旱。


小麦灌浆期注意事项:

小麦灌浆期,是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防止早衰,提高粒重,预防旱、涝、风、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1、适时浇好灌浆水

灌浆期是小麦产量的最终形成期,对小麦丰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小麦灌浆期出现一次降水量在 20毫米 以上的降雨,可以不浇灌浆水;如果灌浆期降水量很少,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而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则应浇灌浆水。

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降低更多,风险更大。灌浆期浇水时要做到小水轻浇,并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风雨来临前严禁浇水,以免引起倒伏。


2、叶面喷肥增粒重,预防干热风

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防病抗倒,减轻干热风危害。加快灌浆速度可每亩用0.4%磷酸二氢钾加2%~3%液体尿素混合液,还可加入氨基酸类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天复喷一次,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


3、防病治虫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麦蚜和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防治小麦病虫时应视田间病虫的发生动态而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来源:种业商务网综合整理农业圈





《矮杆玉米可是件大事》(图禾立农业)

当植物育种家、研究人员、农学家和农民谈论矮杆玉米带来的可能性时,"旧的东西又是新的 "的兴奋之情显而易见。杂交种可能是新的,但缩短植株高度的过程却不是。矮杆可以使茎秆更强壮,每英亩可以种下更多的植物,而不会有无法收割的风险。这种类型的生产系统是由世界著名的农学家诺曼-博劳格在 1950 年代中期用小麦遗传学开发的。这项成功的工作后来被复制到水稻上,极大地提高了两种作物的产量。

尽管自从 Borlaug 和他的团队完成他们的工作以来,这个概念一直是可行的,但它还没有在玉米杂交种中获得广泛的应用。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缺失。远非如此。

Cory Christensen 是 Corteva Agriscience 公司的玉米管道开发负责人。他的工作是在玉米管道中形成新的产品概念,从构思或开始,并通过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来指导它们,直到它们准备好推出。

"矮杆玉米并不是一个新的想法,但是人们对它的兴趣已经迅速升温,"克里斯滕森说。"在过去的 10 年里,我们仔细分析了大约 20 种不同的遗传方法来使玉米植株变矮,我们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其中的一种性状方法,它具有我们想要的特征。

"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大风事件袭击中西部的同时,我们对这一性状也越来越有信心。由于我们拥有该性状的本地等位基因版本,我们完全有能力开发并推出一套杂交产品,向市场介绍这一概念。杂交种在具有我们的性状的大风下表现出了出色的抗逆性,我们相信种植者会在其他方面实现这一好处。"

Christensen 很快指出,降低株高的玉米的其他优势包括:设备更容易进入地面,以便施用肥料和其他投入。还有可能以更高的密度种植,提高每英亩的产量潜力。具体的管理建议正在制定中。

↑ 图片来自网络


为农民提供价值是新杂交种开发的原因

含有降低株高特征的初始杂交产品正在评估中,并将在本十年中期上市。

"我们的目标是让种植者有机会体验这些产品,看看它们的表现是否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克里斯滕森说。"最重要的是,它们必须为客户的经营提供价值,就像我们发布的任何杂交种一样。

"他补充说:"重要的是要了解我们正在遵循我们正常的产品开发流程。"我们正像对待其他杂交种一样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新的、商业化前的近交品种,即未来杂交种子产品的父母,并将它们转化为带有我们的性状的矮化近交品种。这些新的潜在的杂交产品正在通过我们的产品特性试验来进行。"

在任何新的杂交种推出之前,产品特性化试验将在整个玉米种植区进行,至少两年时间。产品开发团队希望观察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便在向种植者推荐时有坚实的信心。此外,他们正在评估各种密度下的性能,并在推出时对种植密度提出合理建议。

矮杆玉米提供了有益的新技术

Corteva 的研究人员必须解决如何定义降低株高的玉米概念,了解其遗传学,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以及如何确定产品的特征并推出。他们还必须考虑遗传学和长期植物育种计划是什么样子的。

"Corteva Agriscience 公司评估区负责人 Brandon Wardyn 说:"当你想到所有的机械进步、化学进步和技术进步时,我把矮杆玉米看作是另一项技术,而这项技术恰好是遗传技术。

"它改变了植物的一些物理特性,所以这改变了我们需要为不同的性状进行育种的方式,即与耐风性有关的性状。鉴于这种新的可站立性水平,它可以真正打开我们可以操作的遗传空间。植物育种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当你把压力从一个性状上移开时,你可以把它应用于不同的性状。"

纵观玉米育种的历史,研究人员能够让植物在相对同步的情况下 "吐丝和散粉"。这在 30 年前是一个比现在更大的问题,因为育种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育种家们将在矮小身材的玉米上做类似的事情。

"Wardyn 说:"降低身材的玉米将打开我所说的'农艺游戏书'。"它将允许我们回去重新评估一些基本的农艺原则,让我们看看如何改变它们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行业和种植者在这方面的成功率将决定降低株高的玉米是否或以多快的速度成为常规。潜力是存在的,但仍有很多如果需要考虑。"

↑ 图片来自网络


正在进行测试

有相当大的减产玉米面积在测试中,而且还在增长。

"Wardyn 说:"我为我们拥有的程序感到自豪。"是的,我们想提供减产玉米,但首要的原则是它必须适合我们的客户。我们不能让任何客户处于风险之中,我们不会这样做。当我们推出一个产品时,我们会以一种使客户获利和成功的方式进行。另外,我们会通过分享它的优势和劣势来推广它。这种思路是我们所有团队成员每次会议的一个有目的的部分"。

他指出,降低株高的玉米不会要求任何客户进行重大的 "换铁",也不会要求他们在操作设备时进行大规模的转变。

"Wardyn 说:"当我们开始打开农艺游戏书时,我想这是对一些人来说会变得有趣的地方,当我们开始优化实践时,会根据客户操作的地方而有所不同。"这可能意味着不同的行配置、不同的肥力方案或很多东西。这些做法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这将是令人惊讶的事情。

"我认为农业产业是先进的,在技术上是精明的,当你看到一个产业得到一种技术,有可能改变被认为是基本农艺的东西,并真正改变这些原则,这将是很有趣的。这当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

有些事情将保持不变。矮秆玉米仍然是具有类似于常规玉米的遗传学的玉米。无论是通过肥力、杀真菌剂,还是通过杀虫剂,农民都会有办法来优化它。因此,现在的期望是,标准做法将足以种植出有利可图的作物。

"Wardyn 说:"作为一个玉米育种者,对我来说,降低株高的玉米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从理论上讲,我们将能够从一些对高大玉米很重要的农艺性状上减轻一些选择压力,比如风的性状和茎杆宿根。

"从历史上看,这些是最大的产量限制因素。因此,当我们以前推出一个产品时,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解决。有了矮秆玉米,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性状,但我们可以减轻一些选择压力。想到,当你解除农艺限制和释放遗传潜力时,产量可以达到多少,我感到很兴奋。这就像我们以前没有的新工具出现了。"

农民可以期待什么

Corteva 育种者选择的缩短玉米的性状是均匀的。克里斯滕森说,预计植株高度会降低约 30%,穗高会降低约 25%。

在与种植者讨论降低株高的玉米时,Christensen 经常被问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穗高,以及它是否会变得太低而无法收获,另一个是该性状如何应对各种站立性问题--脆性茎秆宿根、根部宿根和其他。"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对不同基因和不同环境进行的所有研究中,我们的杂交种的耳朵始终高于 24 英寸联合收割机头的阈值,而且我们观察到在人工和自然风的处理下,可站立性有很好的改善。我们对迄今为止减株型杂交种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感到满意"。

"Wardyn 说:"我们很快就会在全国各地的示范田里种植减产玉米,供种植者参观。"它们的设置方式将引起讨论,让人们亲身体验,并向现场的当地专家提问。

"在我们推出之前,我们会有一个完整的数据集,就像我们现在对任何新的杂交种所做的那样。我告诉人们,它正在经历 Corteva 玉米杂交种的评估过程,就像其他 Corteva 杂交种所做的那样。我为我们对它们进行的稳健的特征分析感到自豪。要想通过评估是很难的"。

Wardyn 总结了降低株高的玉米的**部分。

"如果你擅长种植高大的玉米,你就会擅长种植矮小的玉米。"

资料来源:科迪华公司网站 / 智种网(智种网NOVOSEED)

《玉米苗期异常问题及解决方法》(农资宝典农业)

眼下,各地春玉米陆续播种出苗,一些问题也来了:玉米出苗就开始发黄,还有黄苗、白苗、紫红苗,这是怎么回事?不仅如此,有的玉米苗根本就没长出来,是大雨导致的?还是其他原因?


1玉米缺苗断垄啥原因

整地质量差。有的地方不进行秋深耕,翌年春耕又偏晚,土壤熟化时间短,而且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多风大跑墒严重,影响播种出苗。若是旱地种植,不进行耙耢镇压,土壤坷垃多坷垃大,地面高低不平,增加了透风跑墒程度,影响出苗。

播种量小。随着单粒播种的推广,亩用种量相对减少,但由于干旱、堵塞机械下种孔、地温低、整地质量差等原因,都会影响出苗情况。这样除去没出苗的、烂掉的、弱苗病苗,常出现缺苗断垄。

种子质量差。随着机械化作业程度地不断提高,精量播种的面积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种子质量特别是种子芽率必须很高。在播种前没有精选种子,净度不高,没有剔除秕粒、病虫粒,另外,没有按种子大小分级,而按种子级数播种,都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底墒不足不匀。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是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早晚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耕层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是适宜的播种壤情。

不当的播种方法。不当的播种方法可使土壤水分散失、播种太深、覆土太厚或太浅、播种深浅不一等都会造成缺苗断垄,更有漏播现象。

2玉米出苗发黄啥原因

缺素症。玉米为锌敏感作物,缺锌会出现白化苗,看似玉米苗黄。一般锌肥以基施为好;若生长期发现缺锌,会出现长不高,叶片小的症状。播种太深。播种过浅不易出苗,过深会出现苗弱、苗黄,播深应控制在3-5厘米。播种的同时,施入一定量种肥,可促苗期生长,如播种时每亩施入3千克的磷酸二铵,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发黄。间苗、定苗不及时。玉米出苗后,应在玉米3-4片叶时进行间苗、6-7片叶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亩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按照栽培品种所要求的密度定苗。浇水不足。玉米播种前或播种后浇水不足,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而影响正常发芽出苗,出土时间过长造成弱苗、苗期发黄。

3玉米白化苗咋回事

一般从4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5-6叶期,心叶下1-3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10-15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防治措施:用锌肥作种肥,每亩用硫酸锌1.5-2千克,与15-20千克细土混合均匀,在玉米播种时撒在种子旁边。锌肥拌种,1千克硫酸锌拌25千克玉米种子。方法是用2-3千克温水,溶解1千克锌肥,待全部溶解后,将锌肥溶液均匀喷到玉米种子上,使种子表面沾上锌肥,阴干后播种。叶面喷施锌肥,对出现缺锌的苗,喷施德默尔天叶糖醇螯合锌,每隔7天喷1次,一般喷2-3次即可使苗恢复正常。

4玉米紫红苗咋回事

秧苗叶片、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呈紫色,一般在玉米3叶出现症状,在4-5叶时表现最明显,根系不发达,茎细小,生长缓慢,叶片由绿变紫,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措施:增施磷肥作底肥,一般亩施40-50千克过磷酸钙和腐熟发酵的有机肥作底肥。一旦出现紫苗,可以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2-3次;整平土地,开挖排水沟,做到雨停水干,田间不积水。

5玉米黄绿苗咋回事

玉米苗叶片细窄,株型矮小,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片呈深褐色,最后焦枯死亡。症状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转移,影响产量较大,易发生倒伏。防治措施:增施钾肥,没有用钾肥的可在苗期施用草木灰,缺钾严重的,在3叶期用磷酸二氢钾或草木灰浸出液叶面喷施,效果立竿见影,增产明显。(稿件综合全国农技推广网、农业农村部官网、光明网、科普中国整理 图片:农资宝典拍摄)

杨理健微语农业农药植保、质量安全、乡村振兴、记者报道5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阅读 20

写留言

杨理健微语农业

赞2在看写留言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