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割苗技术为何不再受关注?3点实测结果,原因意料之中
玉米割苗能“增产”的技术,前几年讨论得沸沸扬扬,今年却几乎无人问津,不禁要问,既然是一种增产技术,今年咋没人提了呢?
根据前几年所讨论的内容,玉米割苗技术适合春玉米,不适合夏玉米,割苗时间是在玉米5-6片叶。如今,南方和中部春玉米种植区,玉米已达到或过10片叶,而东北春玉米种植区,也已过了所谓的割苗时间。
为何没人提割苗技术了呢?是割苗不能增产?还是农户们不相信该技术?或者怕麻烦?

小帮手刚听到玉米割苗技术时,差不多是在十年前了,当时觉得玉米割苗,无外乎就是把玉米长出来的叶片掰掉,茎杆还留着。实际上,是不仅是叶片,还要把茎杆一起割苗,等于把生长到苗期的玉米,人为割掉后,让其重新生长。
如今大家所听到的玉米割苗技术,指的是玉米长到5-6片叶时,通过人工或机器,从上到下,从最后一片叶的上面直接割断茎杆,只保留最后一片叶及其下部的茎杆,让玉米重新生长。
按照割苗技术的说法,优势有很多。首先,人为降低了玉米植株的高度,起到了一定的控旺作用,增加了玉米后期的抗倒伏性。
其次,玉米割苗以后,根系生长会更加发达,在夏季生长期间,增强了自身的抗旱能力。
然后,玉米割苗以后,把苗期叶片上出现的一些病虫害,也一块割掉了,降低了病虫害的危害,有利于玉米更好的生长。
最后,玉米割苗后,植株长势会更加健壮,水肥供应充足,降低了玉米后期秃尖的几率,有利于籽粒更加饱满,以此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看完上述玉米割苗优势以后,是不是有种确实能增产的感觉。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样做能增产,为何农业农村部不提倡呢?按理说这么好的“增产”技术,理应得到普及才对。另外,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也没有看到有多少农户去割苗呢?
这就说明玉米割苗“增产”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一定会增产,根据一些农户实验的结果来看,还有可能出现减产。
其一,延长了玉米自身的生长周期,购买玉米种时,都标注的有生长周期,比如有些100天,有些110天,有些是120天等等,等到收获时,有效积温不足,籽粒干物质积累不够,势必会降低产量。
如果刻意延长生长周期,对于一些地区来说,可能会遇到霜冻天气,比如东北部分地区,晚收获几天,就遇到下雪天了。而对于一年2季的种植区域,也会耽误下茬作物的播种。
其二,玉米割苗后,田间的病虫害不会完全消失,而暴露在外部的伤口,会增加病虫害的危害,比如比如苗枯病、顶腐病、粗缩病等等。有些农户割苗以后,玉米没有继续生长,反而出现了枯死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感染了农业病害,又没有及时防治所造成的。
其三,对于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块,玉米生长到5-6片叶时,本来就因缺水长势受阻,再进行割苗后,伤口处被太阳照晒,根系又不能提供充足的水分,会导致玉米苗出现干枯,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死苗。

关于玉米割苗问题,小帮手也和不少农民朋友讨论过这件事,有人拿羊吃玉米苗来对比,认为羊吃过的玉米苗长势很旺盛,因此,可以下定论,割苗也一定会促进玉米生长。
这种对比方法是不对的,羊吃玉米苗和割苗技术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羊的破坏性没有割苗那么大,羊也不会把一株玉米苗,连叶带茎一起吃掉。
有没有割苗后确实能增产的案例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增产的案例,那估计玉米割苗技术就不会被提出来了。
小帮手看到过一些增产的文章,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特定的种植环境下,经过特定的管理,最终形成了增产。而在大田粗放管理的种植环境下,增产的情况也有,但是很少,这也是大家不敢轻易尝试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村,这么多年以来,我还没有看到过给玉米割苗的做法,抛开是否能增产,一株一株给玉米割苗,都是很耗费时间和人工的一件事。另外,和村里的老农说起给玉米割苗的事情,他们听都没听过,更不用说让他们去割苗了。
所以,综合上述内容来说,玉米割苗是否可行,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去验证。小帮手建议大家目前不要去割苗,如果想去试试,可以找一小块地做实验。
问问大家,你对玉米割苗技术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