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猛涨“踩刹车”,涨价要提前结束?2024年5月27日玉米行情
继东北地区率先启动价格上涨之后,华北产区玉米价格也在上涨! 据饲料行业信息平台“猪料网”的不完全统计,5月27日,河北石家庄、山东滨州、山西运城、河南郑州、辽宁沈阳等地玉米价格继续上涨,黑龙江大庆、吉林长春、内蒙古通辽、新疆昌吉等地区玉米价格保持稳定,但部分地区有落价现象。 其中,黑龙江大庆伊品上涨10元,14水1.155元;黑龙江新和成上涨20元,14水1.17元。这两家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而在去年10月份,由于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新和成曾一度下调了对东北玉米的采购价格。 黑龙江绥化昊天上涨20元,14水1.174元;

黑龙江青冈龙凤上涨20元,14水1.17元;黑龙江京粮龙江上涨20元,14水1.17元。三家公司均属于黑龙江本土玉米深加工企业。 由于近期东北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不利于玉米收获及运输,部分地区的玉米价格开始上涨。 就在前一天(5月26日),东北三大粮食收购商之一的北大荒集团旗下多家分公司上调了收购价格。其中,黑龙江北大荒农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安分公司上涨10元/吨,调整后的价格为2840元/吨;黑龙江北大荒农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上涨10元/吨,调整后的价格为2830元/吨;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上涨40元/吨,调整后的价格为2860元/吨。 另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5月26日,东北地区农户售粮进度为73%,较上周下降3个百分点。目前距离新的玉米上市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后期随着新玉米的陆续上市,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但由于下游消费企业对高价玉米的接受程度有限,后续玉米价格如何变化还有待观察。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玉米行情确实是要告别之前的疯狂了! 年内最高涨幅超30% 回顾整个2023年,年初以来,玉米市场价格一路下跌,3月初的时候还跌破了每吨2800元的临界点。和2021年年底近3元/斤的高点相比,今年初的玉米价格已经跌去了近四成。 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玉米价格一路反弹。并且在4月份和5月份持续加速上涨,期间先后经历了数次涨停板。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4月1日至5月20日期间,东北产区玉米现货均价从每吨2688元上涨到了3049元/吨,区间涨幅达到36%。

其中4月份的9个交易日里有6天都在上涨,最大涨幅出现在4月9日和4月13日,分别达到0.74元/斤和0.67元/斤;只有4月2日、4月5日小幅下跌。 除了东北产区之外,黄淮海地区的玉米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根据卓创资讯数据,4月1日至5月20日期间,黄淮海地区玉米现货均价从每吨2893元上涨到3373元/吨,区间涨幅达到21%。其中4月份的9个交易日里有6天都在上涨,最大涨幅出现在4月9日和4月13日,分别达到0.87元/斤和0.79元/斤;只有4月2日、4月5日小幅下跌。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3月份主产区玉米平均收购价每吨2888元,环比涨127元,涨幅4.6%。

而同期对照去年同一时期价格则下跌了700多元/吨。 对于今年玉米价格的强势反弹,业内不少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供给偏紧: 是前期东北雨雪天气影响了春耕和春播进度。其次是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加码调控收紧市场预期。此外,不合规车辆禁行进城带来的物流问题也是导致部分区域出现短期供应紧张状况的原因之一。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称,今年国内玉米产量预计为 2.8亿吨左右,比上年减少 200万吨左右。

而需求端来看,生猪产能持续回升,加上其他用粮需求的增加共同支撑着玉米的需求量。因此供需紧平衡的态势仍将持续。 据新湖期货分析师李思思分析指出,本轮玉米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供给侧因素。一是东北地区受倒春寒影响较小而且播种面积增加;二是临储拍卖量偏低刺激市场惜购情绪升温;

三是南北港口库存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下游消费企业采购积极性较高且提货速度较快也推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警惕高价风险 尽管当前玉米市场价格仍在上涨过程中,但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提醒投资者警惕高价风险。 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周栋表示,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虽然进入6月份后小麦价格开始下跌并带动玉米价格联动下跌,但这仅是对前期过快涨幅的技术性回调。

考虑到当前终端饲用企业和深加工企业的采购需求依然旺盛、贸易商囤货意愿不强以及当前华北地区新一轮降雨天气对物流不利等多重因素来看,后期玉米价格仍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 他同时也提醒道:“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前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情绪较为高涨、部分贸易商存在抢占市场份额提前建仓等行为以及期现市场基差拉大的迅速抬升可能引发监管部门对于期货过度投机的关注和介入等因素同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 李思思也表示,虽然目前的玉米现货和期货价格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但后续不排除高位回调的可能性。“一方面是临储拍卖剩余量较多可能会在后期逐渐释放;另一方面是当前正处需旺季,而下游消费企业整体采购心态相对谨慎。” 她同时指出,从长期来看,随着非转基因大豆进口不断增加和国产大豆产量有望恢复性增长,未来我国大豆蛋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届时豆粕的需求也将随之上升;而对应到玉米上,则是优质饲草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因此我们长期看涨的空间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