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军:建瓯市鲜食玉米产业,走出一条“特色路”|高端访谈

1
农财君:魏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农财宝典的专访。首先想请您谈一谈建瓯市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介绍该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魏德军:建瓯市地处福建省北部,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之称。近十多年来,围绕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建瓯市积极发展粮蔬兼用型的鲜食玉米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建瓯特色的产业道路,形成几大亮点。
一是种植面积大、品种更新迭代快。2022年建瓯市春秋两季玉米种植面积达13万亩,主要分布在东河片东游、东峰、顺阳、川石、水源等乡镇,居福建首位。目前主栽品种有泰鲜甜1号、泰鲜甜号、闽双色6号等,种植的品种由引进糯玉米到甜玉米,再到甜糯玉米,最后到近年发展高端水果玉米品种,实现论公斤卖到论穗卖。
二是创造了可复制的“一村一品”模式。建瓯市鲜食玉米龙头企业——福建元旺圆种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元旺圆种业集团”),拥有完整且先进种子精选加工包装生产线和冷库设施,成为全国泰鲜甜系有影响力的种业集团公司。其采用统一供种、技术支持、派单种植、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东游等周边乡镇、邻近县市发展,每亩节省费用约600元,农户种植效益提升20%至30%,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价格。该种植模式也已拓展到粤、桂、琼、皖、鄂、滇等省鲜食玉米种植。
三是鲜食玉米社会化服务程度高,产业链逐步完善。建瓯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鲜食玉米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任务,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良品种。目前,建瓯市鲜食玉米产区有从事玉米行业的合作社85个,社会化服务企业15家,提供定制育苗、收购、运输、销售、青贮回收等服务,鲜食玉米玉米产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8%。同时,以万亩优质玉米示范基地为核心,建瓯市引进培育上下游企业,科达育苗、瑞福农机、长隆无人机、高瞻加工、天耕销售、富万家秸秆回收等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聚集在玉米产区,成立国有性质的建瓯市“两粒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快东河冷链物流商贸中心项目建设,实现玉米产购储运销全链条协同发展。
以“跨村联建”模式为抓手,组织力量、市场手段,激活建瓯土地资源,规模化种植鲜食玉米,2022年建瓯市鲜食玉米全产业链产值高达5.8亿元,成为本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在沪杭等玉米市场都具有重要话语权。
2
农财君:为推进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近年来,建瓯市开展了哪些工作?出台了哪些产业扶持政策、优惠措施?
魏德军:建瓯市目前已出台加强土地流转和正向激励政策,并在支持东游玉米强镇建设、加强鲜食玉米销售市场建设方面,开展重点工作。
在加强土地流转和正向激励方面,建瓯已设立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农户采取“联户共营”“土地互换”“反租倒包”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对实施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的服务主体进行补助,补助标准30元/亩,对收购本行政区域内玉米秸秆加工粉碎作为青(黄)贮饲料的收贮运服务主体进行补助,补助标准20元/吨;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推出“惠农e贷”金融产品,授信总户数3413户,放贷2.1亿元,解决农户生产资金问题;采取“政府+保险+农户”联办共保模式,为玉米大户购买保险,每亩农户仅需承担保费的20%(4元),最高每亩赔付500元。
在支持东游玉米强镇建设方面,建瓯市投资120万元,建设两个现代化玉米育苗温室大棚、现代化智能温控育苗大棚等;投资1200万元建设三个玉米深加工企业,包括建设8000平方米的厂房、玉米加工生产流水线设备3套等。
在加强鲜食玉米销售市场建设方面,建瓯市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综合农产品销售集散中心1个、建农产品(玉米)供应链中心2座,包含农产品(玉米)拣选、包装,仓储等场所;建设冷冻冷藏库3307平方米,中转库7106平方米;建设农产品中转仓库3栋,占地面积3553平方米。
3
农财君:一粒好种子造就一个好产业。鲜食玉米品种是产业的核心,建瓯市在鲜食玉米品种引进示范、科企合作研发育种、品种更新迭代上,做了哪些工作?
魏德军:首先依托“福建省南平建瓯市国家农作物品种(建瓯)展示评价基地”,建瓯市搭建了科研与种植基地直通车。每年引进鲜食玉米试种品种50多个,承接1000多个玉米品种组合筛选任务,建瓯可以在最短时间种上全国、全省最前沿的玉米品种。同时,我们还在积极开发玉米须保健领域的应用,推动玉米“吃干榨净”,全链开发。
其次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元旺圆种业集团,已引种品质稳定、适应市场需求的鲜食玉米品种40多个。该企业还与福建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了南平首家以玉米、蔬菜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研究院,引进科技特派员团队,研发玉米优秀品种18个,经过国家审定品种3个。
最后是建瓯借力发挥科技科技特派员、涉农大学研究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资源优势,不断丰富科技推广形式。通过开展现场会和举办“农业科技创新培训”、“农业科技成果洽谈会”等活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如,2019年8月完成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南方鲜食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任务;2019年12月完成了建瓯市农业农村局——建瓯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20年7月完成了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瓯市种子管理站——国家玉米新品种展示。
4
农财君:加工环节是鲜食玉米产业链中提升附加值的重要环节,请您介绍下建瓯市在鲜食玉米的鲜穗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等精深加工的最新进展。
魏德军:建瓯市为全省农业大县(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种类多、分布广,产生的秸秆量也大,主要以水稻和玉米为主。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50.4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3.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生秸秆量约26万吨,可收集量约21.5万吨,可利用量约20.5万吨,利用率95%以上。
建瓯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是肥料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绝大部分水稻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直接还田作为肥料,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量达9.9万吨。玉米秸秆大部份粉碎青贮作为牛羊饲料使用,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10万吨以上。
5
农财君:品牌打造能够赋能产业增值,目前建瓯市在打造鲜食玉米品牌上做了哪些工作?
魏德军:建瓯市鲜食玉米品牌还起步阶段,近几年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潜力比较大,建瓯市政府加强了关于加强鲜食玉米品牌建没,加快鲜食玉米发展的实施建议,启动了鲜食玉米品牌。如“东游牛奶玉米”是玉米届的“新晋网红”,单根售价可达8-10元,实现了玉米“论斤卖”到“论根卖”的转变,被誉为“黄金主食”。建设,突出品种选育及产品选择等,从多维度多举措完善产业体系。
6
农财君:建瓯市是福建省鲜食玉米种植第一大市,针对未来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您认为还需解决哪些难题?建瓯市将通过哪些举措,更好地推进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魏德军:目前建瓯市的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难题:
一是品种结构不够优化。目前主栽品种泰鲜甜1号、泰鲜甜2号加工专用型品种鲜食玉米品种还要探索,品牌意识薄弱、销售渠道单一、消费市场相对狭窄造成种植收入不稳定。
二是品种混合种植现象严重、管理粗放,降低品种特有品质;种植时间过于集中,造成产品挤压;采收期不合理,影响鲜食口感和风味。
三是鲜食玉米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低。鲜食玉米产业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鲜食玉米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同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质量不稳定、 附加值低,主要以鲜穗为主,玉米二次和深加工产品更少。
未来建瓯玉米产业发展提档升级,需要补“冷链”短板,提高农机化水平平和强化品牌,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在鲜食玉米深加工、包装、冷藏、运输与销售方面发力。
7
农财君:此次2023年全国(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将在建瓯市举办,您对大会有何期待?希望通过大会为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带来什么?
魏德军:建瓯举办2023年鲜食玉米大会,是建瓯鲜食玉米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对鲜食玉米产业交流形式的一次创新探索。通过举办品牌推介、良种推广、产品展洽、专家研讨、产销对接、基地观摩、美食展示等系列活动,将助推、带动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引领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升级。作为农之“芯片”,新品种在整个农业的地位不言而喻,新优品种的推广应用至关重要。鲜食玉米大会在建瓯“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种植了近1000个鲜食玉米新优品种,以促进科企有效合作,实现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建立科研院所、企业、农户和产业联盟的深度融合,让更多的好品种落户建瓯,让农民获得更多的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收益。
二是协同发展,释放强大势能。大会设置鲜食玉米论坛,汇聚鲜食玉米界著名育种专家、食品营养学家等,专题报告演示鲜食玉米育种和发展现状、营养特点。同时邀请领导、专家分享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的经验,邀请育种家、流通商、加工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进一步开拓鲜食玉米的发展策略。产业链各环节代表分享观点,协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我市鲜食玉米品牌升级和市场拓展,宣传推介建瓯产品和品牌,推动建瓯鲜食玉米农产品走出建瓯、走向全国。
最后,欢迎各位专家、领导在鲜食玉米丰收的11月莅临建瓯,共同研讨、交流、指导、分享。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