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印河西村:传承古法制糖技艺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甜
地处巍山县五印乡鼠街河谷沿岸的河西村以及周边的河东村、洒嘎自村因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热以及便利的灌溉条件,长期以来都是小麦、大麦等禾本科农作物主产区,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催生出了古法制糖产业。古法制糖而成的麦芽糖饴糖以及核桃糖、谷花糖、粟米糖、条条糖等颇负盛名、供不应求,广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方祖珍是村里为数不多使用最古老技艺制糖的人:“我应该是村子里面熬糖时间最长的了,断断续续熬了有40多年。熬糖的工序比较繁琐,新鲜的麦芽经过反复吸水晾晒还要磨成面浆,经过多次发酵熬制和多道熬煮分沥,最后才会成为糖稀,一旦时间或者火候掌握不好,就会功亏一篑。”据方祖珍介绍,河西村现在还有5、6家人在坚持古法制糖技艺,基本上属于家庭化小作坊式经营。“我就是靠熬糖把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马上又要供孙子辈了,虽然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愿意花时间来研究熬糖这项费时又费力的事情,但我还是希望这项工艺能够在我们村一直传承下去。”

“我们家熬糖的技术比较成熟,做出来的糖品质比较高,主要的订单还是来自于保山市昌宁县和临沧市凤庆县,外地的顾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我们家批发购买。”左希才既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也是制糖大户,通过小麦、大麦自产自用自销自营,节省了不少成本,“我们家做的糖销路是完全有保障的,很多时候还满足不了订单需要。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核桃糖是30/公斤,粟米糖是20元/公斤,谷花糖和条条糖是16元/公斤,算下来一年的收入差不多在8万元以上,是我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古法制糖,传承的不仅是技艺,还是文化,更是责任。谈起下一步发展计划,左希才对古法制糖技艺充满了信心,他憧憬着要强化产品的包装宣传,并依托小吃节农特产品展销等平台进行推广:“越是古老的技艺,做出来的产品越安全。我们要让安全无公害的产品走向市场,走进消费者的心中,去挤占那些所谓的‘科技与狠活’的生存空间,让真正的甜蜜被更多人品尝到。”

古法制糖技艺传承是五印乡深入推进文化赋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益探索。下一步,五印乡将持续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和空间区位条件,巩固传统农业,壮大特色农业,发展新兴食品轻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确保家家有支撑产业、户户有致富良方。
通讯员:褚世杰
编辑:张娅芹
责任编辑:杨继稳
审核:左文清 黄谦
终审:邱兴跃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电话:0872-612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