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一招,可以验证100%的玉米品种,让“孬种”现出原形

一些种业公司是“赌徒式”忽悠。

一些种子经销商是“赌棍式”销售。

一些种植户是“碰运气”去选择玉米品种。

这就是现状。虽然很多人“心知肚明”,却都不愿意说出来!至少,每一年进入“失信黑名单”的种业公司约200家(请注意是一年200家),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

罪魁祸首是育种人甚至是“育种痞子”——搞玉米育种的有20万人之多(据郭庆辰文章),能出品种的人很少,能出“不赖品种”的更少,有家国情怀、真心把种植户当成“衣食父母”的少之又少。更多地是“急功近利”去模仿育种,甚至是“忽悠式育种”——部分“育种痞子”张口闭口就是“钱钱钱”,专门盯住一些对品种“不真懂”却自以为是的种业公司老总(甚至专门在一些种业公司安排一些“托”去说好话),把一些“另类的”却抗性很差的品种“忽悠出去”。

这是两个极端,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综合抗性差。

一,真正不用“美杂后”的夏玉米品种又有那些呢?为什么黄淮海是“一司独大”呢?

以华北2亿亩面积的夏玉米区域为例,高温热害频发的“五省二市”,育种不用“美杂后”(美系某品种的后代的简称),立足本土种质(耐热性好)去改良的公司或育种人,又有多少呢?

至少80%以上的品种被植入了“美系某品种的遗传基因”,下面这张来自某视频的截图可以证明。

美系品种只适合东北春播区(和美国的气候类似),不适合华北夏播区——张世煌研究员、王玉玺处长、杨利华研究员曾经多次提醒,为什么一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都有“急功近利”的利益诱惑闹的。

黄淮海的夏玉米品种,“基本盘”是“黄改系”——可以“黄改”+“黄改”,也可以“黄改”+“兰卡”或“瑞德”,也可以“黄改”+“热改”......完全可以不用“美杂后”啊。

别人的“急功近利”,成就了一直坚守“黄改”的河南省的伟科育种公司,以“白轴”为主,以“黄改”为主,20多个“伟科系”白轴品种,让几十家种业公司避免了“玉米高温热害”引发的麻烦,也让“伟科公司”的夏玉米育种“一家独大”,整个黄淮海,其他公司已经望尘莫及(育种资源、品种数量、种质积累)。

但愿有一些品种,有几家公司可以依靠“热改系”实现“弯道超车”——品种规模上超越不了伟科,那就“单点突破”也好。

二,夏玉米品种,必须“过七关”才算“过关”

除了最要紧的高温热害之外,还有干旱、茎腐病、锈病、瘤黑粉病、穗腐病、倒伏对产量的巨大威胁,一些“不算赖”的夏玉米品种至少要“过七关”才行。因为,每存在一个缺陷,就是一个减产风险,轻者减产几成,重者减产过半,甚至绝产(2022年绝产的夏玉米品种不少)。

三,用哪一招验证100%的品种,可以让“孬种”现出原形呢?

这一招,是@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借鉴张吉旺教授的经验而来。

在同一块地,不管面积大小,必须保证多年的土质同等。

把你感兴趣的品种,或者想代理的品种,或者今后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几个或几十个品种进行“对比考种”。

种植密度按照每个品种审定公告的建议密度“分三组”测试——4000株、4500株、5000株,有条件的或“想干成事”的人可以再加“三组”(各加500株)共6个对比试验。

同样的施肥、浇水、打药等管理,可以多次观测,但最关键的是在10月1日至10日的观察——最终“活秆成熟”的“前三名”保留,其它的全部淘汰(等待下一年再补充其它品种继续和“前三名”进行PK)。

出现早衰的品种,至少减产20%(等于种田效益损失“五分之一”以上)。

不早衰的品种,至少增产20%——减产20%、增产20%,里里外外差距是40%的产量啊!

你不用担心任何一个品种是“孬种”,是“孬种”都淘汰掉——至少可以保证种植的安全性、种子经销商的安稳性。

育种人可以忽悠种业公司,种业公司可以忽悠经销商,但是,经销商不能忽悠种植户——当地的种植户是你的“衣食父母”,一旦某个品种“出事”,轻者几年无发展,重者直接关门歇业;种植户更不能自己忽悠自己——你家的收入,一增一减,差距至少2倍呢。

别忘了,玉米节水节肥又可以一亩增产400斤至600斤(见下图),早就已经星火燎原啦,或许你需要提升认知的事情太多啦。#农业真科技##玉米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