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棒子秸捆棒子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古城春风」】

曾经有位县里分管反邪教工作的领导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棒子秸捆棒子秸”。棒子秸是玉米秸的俗称,农民收割玉米后一般要把玉米秸捆成捆儿,便于存放,而绑玉米秸的东西就是玉米秸,捆玉米秸用钢绳不现实,用草不结实,最好的东西还是玉米秸。这位领导形象地以此来借喻做群众工作最好的办法还是靠群众,是方法论哲学的具体实践。从遵从真理的普遍性上讲,做好基层反邪教工作也概莫例外。

今年反邪教大培训工作的重点要向乡、村两级延伸拓展,实现培训工作的全覆盖。然而,要实现基层乡村干部全员培训,缺资金缺材料,的确不是件容易事,一些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想了很多办法还是一筹莫展。脑洞开处,有些同志想到了一年一度的各乡镇表彰动员大会。如果能借这个机会对全县基层干部进行培训,不是四两拨千斤吗?因为基层乡镇平时一般很少召开较大规模的会议,但每年第一季度各乡镇都会陆续召开年度工作动员大会。总结上年度工作、部署本年度工作,所有的乡村干部都要参会。思路有了,但在确定工作方案时问题又来了,全县那么多个乡镇的表彰动员大会基本上都集中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这些日子,哪来这么多师资力量分赴各乡镇去讲课啊?常言道,办法都是人想的。他们又想到了各乡镇负责反邪教工作的副职领导。由县里对各乡镇负责同志进行反邪教培训是没有问题的,然后由负责同志借各乡镇的表彰动员大会对乡(镇)村干部培训也是可以办到的,然后再由村干部传达到村民那里应该也没有问题。至于“料”的问题,则是把市下发的《反邪教法制教育学习问答》、《明镜》专刊和下发的各种资料作为培训的内容。把各乡镇的负责反邪教工作的同志集中起来,通过课堂学习、观看录像资料、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专题培训。钱没多花,事却办了,于是,有人形象地把他们的做法叫“借梯上楼”、“借梯登高”。

前些年在帮助已转化的原“法沦功”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中,望都、安国等县市采取多种方式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优势对已转化原“法沦功”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莲池区、竞秀区、徐水区借助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校园无邪教创建工作;反邪教宣传工作中,各县市区更是积极借势,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利用群众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结合书法书画展览、开展太极拳等群体活动等;再就是顺平县通过整合家庭、社会资源帮助邪教人员回归社会,打造“回归”的“绿色通道”。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所谓身边人帮身边人,身边人做身边事。政府也罢,外界人员也罢,与群众个体之间总归是有些距离的,而群众之间却是息息相通的。喜怒哀乐,情愁爱恨,思想的症结,问题的病根,当事人的朋友、亲人、身边人会更清楚,当然也更懂得从何处入手帮助当事人。

再结合今年以来一些县市区乡村干部反邪教培训,形式做法各有不同,也各具特色。但这些做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借外力、善借平台。其实一个“借”字,未免生分,因为反邪教工作本来就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社团,乃至每一位公众,都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发现、发掘、发挥每一种社会资源的反邪教优势,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纸上、停留于口号的想法,而是要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用棒子秸捆棒子秸”也好,“借梯上楼”或者是“借梯登高”也罢,要旨都是开动脑筋,开拓思路,发挥群众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这些从鲜活实践中得来的工作方法,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整体借鉴意义,对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反邪教工作大格局,就是要把所有的反邪教社会资源进行大整合,发挥大作用,产生大效果。这种贴近基层实际,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反邪教工作的势头,现在已是小荷露出尖尖角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势必会如雨后春笋。

投稿邮箱:gccf0509@163.com

声明:本文系“古城春风”微信公众号原创,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直接与后台联系。

--------END----------

请关注公众账号:古城春风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