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的几种储存方法

玉米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农民增收致富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掌握玉米的贮藏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玉米胚部较大、营养成分较多,易发热、易霉变,贮藏时质量很难把握,研究简单可行的玉米贮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和大家聊一聊简单可行玉米的贮藏方法。

玉米的贮藏特性

种胚大,易发热:玉米胚含有亲水基,吸湿性较强。玉米的呼吸量比其他谷类种子大8~11倍,吸收和散发水分都通过胚部,玉米在贮藏时稳定性很差、易发热发霉。

脂肪多,易酸败:玉米种子胚部脂肪含量较高,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容易最先酸败,导致种子质量下降、活力降低.

水分高,易发生虫霉害:玉米胚部水分含量高,可溶性营养物质多,是容易被虫和霉危害的地方,这是玉米较难贮藏的原因之一。

果穗贮藏法及其优点

穗藏法。在我国北方一般多采用穗藏法,就是不用脱粒,整穗贮藏存放,玉米贮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堆藏。堆藏在我国北方用的较多。堆藏是将去掉苞叶的玉米整穗放入能够通风的仓库或者粮仓,等卖时或者第二年再脱粒。二是挂藏。首先将玉米的叶撕开,然后编织成辫状,用绳子或者铁丝连接悬挂起来,长度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确定,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避免被雨淋到。

穗藏法的优点:由于不用脱粒,孔隙度很大,空气流通性好,储藏堆内的温度和湿气容易随着空气流通散发出去。有时玉米内的水分来不及及时的晾晒干燥,只有通过整穗堆放过冬,这样就可以将玉米粒里的水分降到安全标准范围之内。

等到合适的时间再进行脱粒储藏。穗粒紧密,玉米粒在穗轴上排列紧密,皮层光亮、果皮坚硬,对玉米的储藏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另外,坚硬的果皮还能起到防虫、防霉的作用。有利于营养传输,由于玉米粒和穗轴连接,这样可以保持营养成分继续向玉米粒内输送,增加玉米粒的饱满程度,促进籽粒后熟。

粒藏法及其优点

粒藏法。在我国温度、湿度高的地区多采用粒藏法。如果考虑到仓容、保管、运输费用则以粒藏为主。将玉米脱粒,放进编织袋,在屋内堆放,保持空隙,以利于通风,玉米粒储藏前,应晒干,使其含水量不超过13%,温度要低于30度。

玉米入库前后要做好防虫、防鼠、霉变等防范处理工作;经常性的检查温度和湿度,若有受潮发热的现象,要及时翻仓晾晒;粒藏堆高一般在3米左右,并保持有间隙可通风;如果玉米粒水分含量在16%以上,堆高应该控制在1~1.5米,保持通风,储藏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

粒藏法的优点:粮仓的容量利用率较高;粒藏时如果密封性较好,保持种子的低温干燥状态,烤鱼保持种子的活力,同时减小虫、霉害,延长储藏期。

鲜食玉米的储藏方法

温度对鲜食玉米中的各种糖,尤其是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较大,在常温下存放鲜玉米,通常用无害助鲜剂对玉米进行浸泡,然后捞出晾干,就能够存放较长时间。对存放的屋子消毒,堆放保持通风,定期检查,一般可存放10个月左右。

如果能够在低温条件5度左右储藏,鲜玉米的营养成分流失少,可溶性糖降低量也小,能有效保持鲜玉米的含水量,是比较合适的储藏理想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