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之最尊贵:新疆和田白玉的分类

按形状分类

和田玉从山料产出到最终成为子玉,顺序如下:

1. 山料玉

山料又名山玉或碴子玉,指从昆仑山上的软玉原生矿直接开采的 玉料。山料的特点是块度大小不一,大的可重达数吨,多呈不规则棱 角状,良莠不齐,油性略差,质量常不如子玉。山料有多种,如白玉 山料、青白玉山料等。由于玉料和岩石在矿床中伴生或插生,开采中 需用风钻灌装炸药,通过爆破去掉玉石外围的包裹岩体,所以一些山 料往往出现绺裂现象。

2. 山流水玉

山流水玉即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由河水搬运至半山腰、山脚 或河流中上游形成的玉石。通常分布在昆仑山脚下,季节性河流的源头。 山流水料一般块头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但尚未形成鹅 卵状的玉料。山流水玉是山料玉变成子料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过渡玉 石。质地介于二者之间,内外品质一致,是质地较为细腻坚密的优良 玉种。

3. 戈壁料玉

戈壁料玉的矿物和 油润程度与子料玉完全一 样,它是山流水玉形成子 玉后,弃留在干涸戈壁滩 上的子玉。戈壁子玉一是 已经形成子玉被季节性大水搬运到戈壁滩后,暴露在无水环境中的玉石。二是古代子玉原生存 的河流改道或干涸后,暴露在无水环境中的玉石。两种子料长年累月 受沙尘冲击,风吹日晒,雨雪浸淫,多比河中子玉质地、皮张更好, 不易得到。

另有一种戈壁料玉,是由和田山料崩落后分散在戈壁滩上的,吸 收千万年日月精华,经历无数次风雪冰霜,虽比不上前述戈壁料,但 独具特色,依然受到人们追捧。

4. 子玉

又名籽玉、仔玉、籽料、子料或仔料,是指原生矿经冰山变化、 自然风化、冰雪融化等自然界的运动剥蚀分离后,被流水长距离搬运, 远离原生矿河流中下游的鹅卵石状玉料。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河滩中, 玉石或**地表,或埋于地下,或沉于水中。

子玉的特点是块度一般较小,常为卵形,外表一般有黄褐色包皮, 温润紧密。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是目前最主要的采子玉的河流。 分别以产优质的白玉子料
和青玉子料而著称。这

两条河中采到的子玉, 占所有白玉产量的 95% 左右,子玉的质量较好。 子玉有各种颜色,白色 子玉叫白玉子,青白子 玉叫青白玉子,青色子 玉叫青玉子。子料分无 皮子料和皮色子料。无 皮子料一般产在河水中, 皮色子料一般产自河床 的淤泥或沙滩中。维族有 民谚“子玉见红,价值连 城”,可见子玉的珍贵。

按颜色分类

按颜色不同,新疆和田玉可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墨玉、黄玉 五大类,璞皮玉包含不同颜色的玉种。

1. 白玉

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同一条矿脉,也不尽相 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 , 有羊脂白、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 其中羊脂白玉中透闪石占 99%以上,具纤维变晶交织结构或毛毡状结 构,结构均匀。白玉以透闪石为主,呈板柱状、长柱状,结构较均匀, 个别透闪石颗粒粗大。

2. 青白玉

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 有白果青、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田玉中较 为常见。

3. 青玉

青玉由淡青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纳子青、甘青、 蟹壳青、叶青等。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 深灰青之分。在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近年发现有一种翠 青玉,呈淡绿色,色嫩,质细腻,是较好的品种。青玉中微细透闪石约占 93%~ 95%,纤维变斑状 或篙束变晶结构,局部为毛毡 状、放射状结构,结构不均匀。

4. 黄玉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 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 虎皮黄等色。古人以“黄如蒸 梨”者最好。黄玉十分罕见, 在几千年采玉史上不常见到, 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 器中有用黄玉制成的珍品,如 清代乾隆年间制的黄玉三羊尊, 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 但现代黄玉极罕见。

5. 墨玉

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多为 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繁多, 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髻、美人髻等。 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 浅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 渡带。一般有全墨、聚墨 (指青玉或 白玉中墨较聚集者,可用作俏雕色)、 点墨(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 大都是小块的,其墨色因含较多的细 微石墨鳞片所致。

6. 璞皮玉

古人指璞内蕴藏有美玉之原石。 璞皮虽包裹不同玉种,但按颜色来分, 应单列简述玉的璞皮,按其成分和产 状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袍玉)三类。

色皮:指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如前述, 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命名。从皮色上可以看出玉石的 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 如带有秋梨、洒金黄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 1 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呈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为 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 化二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带皮色的子料,即使不加任何雕饰, 也为爱玉人列为首选,价格比不带皮的子料高出许多。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 糖色,业内把有糖色皮壳的玉石称为糖玉。糖皮的厚度从几厘米到 二三十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皮实际上也 是氧化作用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岩浆沿和田玉矿体裂隙 渗透,使铁元素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糖玉的内部为白玉或青玉, 又分别称糖白玉和糖青玉。

石皮:指和田玉山料的石质围岩外层,去除围岩后才能见到玉。 围岩是在开采玉石时一起开采出来的,附着于山玉的表面。山料的外 表因为有这一层石皮,难以断定内在玉质,因此必须切割去掉外表石层, 才可判断玉质的好坏。

按级别分类

和田玉的分类以颜色、质地、光 泽、透明度、绺裂、杂质为基础。根 据上述条件和要求,和田玉分为六类 十九级。六类是白玉、青白玉、青玉、 碧玉、墨玉、黄玉。这六类中白玉分 为四级,即特级白玉(羊脂玉)、一 级白玉、二级白玉、三级白玉。其余 各类软玉每类分三级。

1. 白玉类

和田白玉因微量元素的含量不 同,结构、成型的异常,绺裂、杂质 的不等,会出现不同的颜色、质地、光泽。理论上讲:白玉是越白越好, 但是太白了会变成“死白”。白而不润并不是好白玉,白玉一定要润, 温润脂白才是上等白玉。

2. 青白玉类

青白玉是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其上限与白玉靠近,下限与青 玉相似,是和田玉中数量较多的品种。

3. 青玉类

颜色由淡青至深青,颜色种类较多。有虾青、竹叶青、杨柳青、碧青、 灰青、青黄等,一般以深青、竹叶青为基础色者最为普遍,青玉是和 田玉中最多的一种。

4. 碧玉类

碧玉又称绿玉,有暗绿、淡绿、鹦哥绿、松花绿、白果绿、葱绿等。 其色润菠菜绿者为上品 , 绿中带灰者为下品。

5. 墨玉类

墨玉由全墨到聚墨再到点墨,“黑如纯漆”者乃为上品,点墨和 聚墨俏雕者价值极高。其中一级全墨玉,颜色通体呈“黑如纯漆”, 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滋润光洁,油脂—蜡状光泽,半透 明状,基本无绺裂、杂质等。

二级墨玉(聚墨),颜色黑色,呈叶片状、条带状、云朵状,分 布在白玉或青白玉或青玉体中,均匀者可做俏雕利用,业内称为“青 花料”或“青花子料”,其价值更高。

6. 黄玉

黄玉有栗黄、秋葵黄、鸡蛋黄、蜜蜡黄、桂花黄、鸡油黄、虎皮 黄等色。由淡黄到深黄,以“黄如蒸梨”色者为**。但多年来已不 易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