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盂兰节,此时阴湿气较重,但天气表象很热,若贪凉,会使阳气不足而损伤身体。

我们都知道,湿气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那么,怎样去除体内的湿气呢?答案是: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

中医认为,动为阳,静为阴。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例如: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外,有很大一部分还与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从下列方面避湿气: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立秋后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日常养护脾胃,可多按摩腹部,背部,以及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下,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饮食上多吃些暖性食物,少食冷饮以及寒性食物;每晚多用温热水泡泡脚20分钟左右;多晒太阳升阳驱阴气。

推荐阅读:9月4日—6日,玉玄宫科技将入驻2020年第55届广州国际美博会,与您相约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