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
让他感觉到——我们与他是一伙的, 如此当我们在写一些很愚蠢的东西时, 他们也可以来给我们点个赞,分享一下。 它浪费了我们的觉性、禅定与智慧,损失啊! 因此,我们的美德就会不断地流逝。 “休息都不可以,修行人必须要很郁闷”, 那不对,那就契入到另一个极端了
�x上博�《孔子��》札� 1989年10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地区博物馆、云梦县博物馆在云梦城郊龙岗发掘了九座古墓,其中六号墓出土了一批简牍,这批简牍后来被称为“龙岗秦简”。发掘简报刊载于《江汉考古》1990年3期,随后在1994年12月出版的《考古学集刊》第8辑上又公布了龙岗秦简的全部资料。1997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刘信芳、梁柱编著的《云梦龙岗秦简》一书,对龙岗秦简进行了全面的考释和研究
每一颗心,必然有某一种感受(生起), 因此,“观感受”全然可持续不断地修习, 从巴利文“satipaṭṭhāna”译成泰文, 我们及时地知道,它就会灭去, 持续不断地看下去,接下来心就会做总结。 快乐生起,看的瞬间,就灭去了, 痛苦生起,看一会儿,就灭去了, 不苦不乐只是临时地存在,也会消失, 在能如此界定时,便已开始开发智慧, 快乐生了就灭、痛苦生了就灭、 此乃针对“身体方面的感受”而言, 挣扎着想让心宁静、安住,那可不容易了。 “苦”与“觉知苦的心”也是同步生起, 他们是同步生起的,一直都是同步进行的
“法”并不是依靠记忆来教导的, 也不是在何处都可以讲法。 讲法的时候,说法的人必须具有禅定, 闻法的人也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禅定。 若说法的人没有禅定、心散乱, 所说的便会是从念头出来的“法”, 而非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法”, 听闻的人便不会从法中获益, 而不是比“戒”更高阶的法
在贪心生起的时候,心有快乐生起, 如果心的禅定足够,就会看到—— 快乐是乔装打扮进来心的一个事物, 对心而言,是负担,是外面乔装进来, 观快乐或舍受有过患,这是很难观的, 觉性、禅定必须很强大,才可以观。 它们是一起进来的,然后心就会很陶醉。 心在陶醉的时候,心的负担生起了, 贪心生起也有苦,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这很难观,比瞋心更难观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法上的学习”与“世间的学习”是不同的, 法上的学习,是从错误中学习—— 即便如此,自己的心依然还在不停地进步及提升。 不是紧盯,就是走神。 他们以“打压身、打压心”的方式, 即是“打压身、打压心”的极端
不修行的人,也就是迷失的人, 迷失在念头的世界、梦的世界里。 心迷失了,跑去想了,及时地知道, 苦、乐并没有所谓的好或坏, 所有被观察的对象,全都不是“我”。 看到这水杯吗? 这水杯是被觉知、被观察的对象,对吗? 就需要去看精神科医生了,已经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