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为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是承担全国天气预报、海洋、环境、生态和农业气象以及中国气象局业务数值预报系统研发与运行、决策气象服务等工作的国家级业务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象中心、核环境紧急响应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亚洲沙尘暴预报区域专业气象中心、海洋气象服务中心。成立于1950年3月1日。 70年来,国家气象中心坚持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以气象防灾减灾为己任,初步建成了由确定性和集合预报构成的GRAPES业务数值预报完整体系;开展针对台风、暴雨、强对流、寒潮、高温、沙尘暴、大雾等各类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以及0-30天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基本形成了面向公众、面向政府、面向行业的气象服务体系,服务领域涉及农业、生态、海洋、航空、水文、环境、保险和商业等国民经济各大门类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推动福建气象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福建在“数字气象”示范区、“海上福建”气象保障样板区、“清新福建”生态气象典范区、两岸气象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在科技创新、气象服务、气象业务、气象治理上取得更大进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基本建成适应新时代新福建建设需要的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到2035年,打造高效协同的精密监测新标杆、数字智能的精准预报新业态、普惠共享的精细服务新模式,特色鲜明的气象科技创新有新突破,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全国领先,率先形成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
预计未来一周我国沿海有0~1次台风风暴潮过程,0~1次灾害性温带风暴潮过程。 1.天气:预计未来一周渤海、黄海海域无明显大风天气过程。 2.海浪:预计未来一周渤海、黄海海域无明显大浪过程
西安新闻网讯(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郭旭)4月28日,记者从省应急厅了解到,近期我省对2020年汛期全省自然灾害风险趋势进行了会商研判,预计2020年汛期全省气候总体偏差,气温偏高,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格局,阶段性、局地性自然灾害突出,旱涝灾害并重,防灾减灾形势严峻。 汛期气温偏高降水“北多南少” 预计2020年5月至10月,我省气温偏高,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格局,旱涝灾害并重。预计总降水量:陕北北部300~400毫米,陕北南部、渭北400~540毫米,关中南部500~600毫米,陕南东部550~680毫米,陕南西部600~850毫米
朔州市应急管理局消息,该局高度重视做好煤矿雨季“三防”工作,以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应急准备、落实“三制度一预案”为主,建立健全煤矿汛期安全应急机制,坚决遏制煤矿水害事故发生。 一、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完善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适时掌握气象和灾害信息
4月9日,宁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闵志平带领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前往喻家坳乡开展《气象法》执法检查,并召开座谈会。 调研组先后来到光华鞭炮厂、喻家坳烟区气象站及人工增雨防雹标准化作业点等处,实地调研《气象法》落实情况,对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等进行执法检查,并就气象站运行情况进行调查走访。据了解,目前宁乡市各种气象设施和业务系统的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灾害性天气的检测预警全覆盖,预警提前量已达30分钟以上,为提高预报准确率、服务及时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第2号台风“鹦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6月14日8时50分前后在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成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此次登陆阳江的台风“鹦鹉”,也是今年登陆及直接影响广东的首个台风(以下简称“初台”)。今年初台来得是早还是晚?初台的到来,意味着什么?笔者就此采访了气象专家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近日,西安市气象局研发的短临监测预警平台成功接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市水务局指挥平台,为两个平台提供“零时刻”监测预报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时效性、优化城市管理调度,做好汛期灾害性天气防范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产品支撑。“以预报为令”的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发挥。 该平台由西安市气象局短临预报预警技术团队8名技术骨干研发而成,主要包括了实况监测、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回波外推、强天气自动识别等功能,已经在今年入汛以来的气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共广播系统属于扩声音响系统中的一个分支,而扩声音响系统又称专业音响系统涉及电声、建声和乐声三种学科的边缘科学。所以公共广播系统最终效果涉及合理、正确的电声系统设计和调试,良好的声音传播环境(建声条件)和精确的现场调音三者**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公共广播系统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室外广播系统、室内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