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空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付毅飞 通讯员徐英淑)记者今天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获悉,该集团公司二院23所日前签订“远望七号”测量船船载北斗探空系统的研制合同,将为“远望七号”执行任务提供高可靠气象服务。 “远望”号是中国航天远洋测控船队的名称,主要负责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并与任务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流,准确测定火箭、卫星、飞船的着落点。目前在役的“远望”号有6艘,其装备采用了当今航天、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
日前,长峰微电总工程师彭文武,手拿纯自主研发的北斗探空系统的探空仪进行测试,他身边一个个白色的“大蘑菇”是北斗探空系统的地面接收天线。(本报记者 余智骁摄) “最近几年,我国一直使用国产GPS探空系统进行民用和军事高空气象探测,这对提高气象观测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GPS技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是外方的,一旦外方切断或干扰GPS信号,我方就不能得到准确的气象数据,使相关工作陷入被动,因而国内一些用户对该产品一直持谨慎态度。”负责研制了国产GPS探空系统的“航天人”彭文武略带凝重地说
新华社“雪龙2”号1月11日电(记者刘诗平)北京时间11日16时,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在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释放了第一个探空气球。 首个探空气球是在南纬61度30分、东经27度41分释放的。科考队员将在6小时后释放第2个探空气球,在穿越西风带期间保持每天释放4个、每次间隔6小时,持续释放6天,以探测不同高度的气温、风速、风向、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
2017年10月30日,财务法律审计支部组织党员及部门职工共14人参观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展览展出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模型以及未来飞机智能驾驶舱和胶囊胃镜机器人,吸引了大家驻足观看。一幅幅照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模型,生动鲜活的向观众展示这五年来的成就,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量子卫星天地一体化实验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中国的科技全方位突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愿望成为现实
60年前,603基地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枚T-7探空火箭,开启了603基地发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试验的先河,为我国以后的返回式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在上海南汇老港一飞冲天,吹响了航天人在黄浦江畔奋斗的号角。为满足后续火箭发射回收的需要,1960年3月,航天人选址安徽广德开始建设603基地,历时三个月建成并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