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划
“原乡”和“他乡”两个空间看似二元对立,在作家笔下
“原乡”和“他乡”两个空间看似二元对立,在作家笔下,“他乡”文化的落差,偶而会勾起对“原乡”的眷恋,地缘于文学创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家如何叙述在地生活的点滴,追忆难以忘怀的原乡人情,不妨从文学作品中追寻作家的情感与归属。 研讨会第二讲“文学里的原乡与他乡”由陈国球教授主持、邝梓桓博士讲评,他们将与讲者梁慕灵博士、潘步钊博士及李瑞腾教授一起带大家走进“原乡”和“他乡”的二元空间。 穆时英于1936年离沪赴港,开始了他三年多的离乡生涯,到底他离沪赴港前后的心路历程与创作情况有了什么变化?初到香港时,穆时英对香港抱有歧视的态度,但后来则建立了对香港的感情,在多篇散文中他如何表现对这个“他乡”的看法?又如何怀念“故乡”上海?梁慕灵博士会以〈从上海到香港︰论穆时英笔下的原乡与他乡〉为题,深入探讨香港时期在穆时英写作生涯上的意义
在一个近未来、见机器比见有血肉的人类还要多的世界
在一个近未来、见机器比见有血肉的人类还要多的世界,Mateo莫名其妙地被智能警察逮捕,他抓破头皮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行差踏错。被关进监仓的他也是没人搭理,唯一的沟通桥梁,就是电视屏幕上死板的智能助理,而他只想找一个能够理解他冤屈和拯救他的真人。难得接通了求生电话,但每分每秒之间,Meteo正在消耗他的储蓄作为电话费⋯⋯他能撑到话筒的另一端有人声回应吗?电影以荒谬及奇想式的调子,描划冗长的程序等待及可怖冰冷的科技世界,拍出一个跌入官僚体制黑洞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