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杭州御和堂中医提示:建议朋友们注意漱口水,这可能会导致口腔病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可能会导致病变。在场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做好预防工作,不要吃对口腔有害的东西。 口腔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器官
根据国民健康署最新出炉的“癌症发生资料登记”,2017年全国有111684人罹患癌症,平均每4分20秒即有一人罹癌,相较于2016年,罹癌人数更增加了5852人(约5.2%),罹癌人数每年持续飞快增长,预防癌症是重要行动。 癌症与其他慢性疾病其实存在许多共同危险因子,常见危险因子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不当(包括水果和蔬菜摄取量低)、缺乏运动、体重过重和肥胖。上述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落实生活习惯的改变,除了避免慢性疾病,也同时降低了癌症风险
嘴破不是病,但痛起来要人命,这是一般人日常生活常见的症状。虽然嘴破并非严重疾病,但吃东西、喝水、说话等日常生活,都会不小心碰到嘴破的伤口,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网络谣传“因洋葱的特殊成分,把洋葱切片放在溃疡处15分钟,能帮助治疗口腔溃疡
专长:一般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耳鸣、眩晕、听力障碍、中耳炎、声音沙哑)、颈部超音波、头颈部肿瘤之鉴别诊断与处理。 专长:慢性鼻窦炎及功能性鼻窦内视镜手术。鼻中膈弯曲、肥厚性鼻炎、鼻塞及鼻中膈校正手术
11月15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在全区范围内下架停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的告诫书》。 告诫书指出,目前,市场在售的槟榔制品均未取得合法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但部分经营者仍将其作为食品销售,已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全区所有食品经营者应立即予以下架停售槟榔制品。 告诫书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将槟榔列为Ι类致癌物,确定咀嚼槟榔与口腔癌、食道癌、肝癌等疾病密切相关,未批准槟榔为新食品原料,未将其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有媒体报道,槟榔属于一级致癌物。一级致癌物究竟是什么概念?致癌物如何分级? 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李槐。她认为,致癌物严格地说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
美国网站《Time For Natural Health Care》列出多种癌细胞最怕的食物,包括蓝莓、黑巧克力、咖喱等食物,皆有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减缓肿瘤生成。 多种有助防癌保健的食物,例如黑巧克力中含有多酚类化合物,不但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可可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减少细胞损害及癌症。另外,咖喱中的姜黄素能预防口腔癌、皮肤癌等
高雄市立联合医院家医科叶日贵医师表示,嚼槟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的29倍。在台湾,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槟榔,导致口腔癌成为青壮年(25-44岁)男性最常见罹患的癌症。 一般民众误以为槟榔子只要不添加荖花、荖叶、红灰、白灰就不会致癌,2003年,IARC又邀集台湾代表在内的16位多国学者,依据研究证据证实,“槟榔子属第一类致癌物”,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槟榔子也会致癌
“喝酒脸红是肝功能代谢好,不会脸红就是身体差”,是这样吗? 1. 错了!国民健康署指出,喝酒脸红不是保护色,而是“警告色”,表示有酒精代谢不良的基因缺陷!依据史丹佛大学研究,台湾人酒精代谢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喝酒罹食道癌风险较一般人高14倍,特别需要节制,最好不要喝! 2. 酒精在肝脏代谢需要透过两个步骤,首先酒精经过乙醇去氢酶(以下简称ADH)代谢成有毒的乙醛,再由乙醛去氢酶(以下简称ALDH2)代谢成无毒的乙酸。当身体缺乏ALDH2,会导致清除“乙醛”速度缓慢,造成血液中乙醛浓度升高。而乙醛经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列为人类的一级致癌物,不仅如此,乙醛还易引起头痛、心悸、呕吐、宿醉,并提高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风险,因此,喝酒脸红的人,代表身体中缺乏ALDH2,无法清除酒精代谢后的毒性乙醛,而比一般喝酒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口腔癌、心脏病,而台湾高达近一半的人有ALDH2缺陷,通通必须加强警戒!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因此肺癌被称为肿瘤界的“一号杀手”。面对肺癌的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应该如何应对呢?山西大医院肿瘤内二科的程敏医生给出了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