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science
第7届亚太解剖学国际会议(7th APICA, 2016)(The 7th Asia Pacific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natomists)于2016年3月17日至3月20日在新加坡召开。中国解剖学会组织了中国解剖学代表团(来自我国7所医学院校的12名解剖和组织与胚胎学专家学者),由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丁文龙教授带领参加了这次亚太解剖学科学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交流会。 7th APICA参会的330名代表来自33个国家
肖岚,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生导师。现任中国解剖学会组织胚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解剖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主要成员,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敬一鸣,社会心理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现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中美关系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澳门新京ww6692am人文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敬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人际信任与社会合作以及跨文化比较
经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评选,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荣获2019年度(首届)CNS-CST杰出神经科学家奖,为获此殊荣的两位科学家之一。 为促进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奖励杰出科研人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与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中国共同设立了CNS-CST杰出神经科学家奖(CNS-CST Outstanding Neuroscientist Award)。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两人
2018年全职加入山东省济南在线观看的a站,成立和组建了表面分析与化学生物学研究院并任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析仪器和传感器件在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和标志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化学生物学相关问题、药物开发及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蛋白结构和功能等。在 Science、 J. Am. Chem. Soc.、 Bio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 180 篇,专著 5 部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激光物理系,199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甘教授在国际上首次研发出了经颅双光子活体显微成像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长时程活体观察动物的神经元突触变化和神经元电活动情况。利用这个平台就大脑皮层神经突触可塑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以及疾病状态下的树突棘可塑性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以及疾病状态下(自闭症、慢性疼痛、抑郁症、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的树突棘可塑性的变化,其研究证明了大脑皮层大部分树突棘能稳定存在于整个生命过程,并能作为长期信息存储的结构基础
由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和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2012暨中新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的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将于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在广州珠江宾馆(广州天河区五羊新村寺右一马路2号)举行。会议已举办多年,是岭南地区神经病学每年的学术盛宴。本次会议将设立脑血管病、中新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疑难病例讨论、“Neuroscience Day·2012”青年科研人员有奖征文演讲比赛共四个专题
饮食口味太咸容易高血压,甚至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现在有1项新的研究表示,重口味饮食可能破坏体内TAU蛋白的浓度,造成认知能力下降。 图/ingimage 饮食口味太咸容易高血压,甚至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现在有1项新的研究表示,重口味饮食可能破坏体内TAU蛋白的浓度,造成认知能力下降。TAU蛋白不正常的累积,正是阿兹海默症病患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刊登在《自然神经科学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主任、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回国前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和西北大学。曾任Journal of Neuroscience、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编委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主任、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回国前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和西北大学。曾任Journal of Neuroscience、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