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效应
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化学稳定性,广泛用于泡沫、涂料、弹性体、黏合剂、皮革等领域,然而也存在耐热性差、软化温度和分解温度低等缺陷,限制了它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后来人们发现芳香族或脂肪族异氰酸酯均能在加热下自加成三聚为异氰脲酸酯。因异氰脲酸酯环具有强吸电子效应,导致分子中 NCO 的 C=N 键的极性增加,从而使其反应活性增加,与羟基反应可交联固化成膜,固化产物的交联度在适当范围内增大时其硬度增高、附着性增强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使分子发生极化的效应,叫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又称离域效应,是指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 由极性键所表现出的诱导效应称做静态诱导效应,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外电场(如试剂、溶剂)的影响所产生的极化键所表现出的诱导效应称做动态诱导效应
2020年01月13日 by materialsviewschina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王志明研究员团队在有机深红/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分子(AIEgen)中引入“热激子”策略,结合“刚柔相济”的分子设计思想,探讨了分子内“电子效应”与分子间“位阻效应”对于提升器件效率的构-效关系,成功获得了固态发光强、辐照度高、效率滚降低的OLED器件。 2019年02月10日 by MaterialsViews Editorial Department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鹰研究员课题组以苯并噻二唑为受体,以二甲基芴为给体构筑纯有机小分子TADF发光材料。基于该类化合物的磷光光谱结果中同时表现出荧光和磷光的发射峰,说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微秒级别的荧光寿命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100 kPa)下。 二氯甲烷(分子式:CH2Cl2)是低沸点无色液体,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医药、塑料及胶片等工业[1]。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100 kPa)下。 二氯甲烷(分子式:CH2Cl2)是低沸点无色液体,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医药、塑料及胶片等工业[1]。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简要描述:河北氟胶圆条耐热、耐油、耐燃油性能优异,但耐寒性还有待提高。该橡胶的性能与含氟量密切先关:含氟量增加,耐油性提高但耐寒性和压缩变形性明显降低。 氟元素是已知的化学元素中电负性的元素,C-F键能很高,如表1所示
王中林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刊物 Nano Energy(最新IF:19.08)的创刊主编和现任主编。 2022年Nano Research Award,2019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2018年埃尼奖(ENI award – The “Nobel prize”for Energy)、2015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等国际大奖得主。 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发展了基于纳米能源的高熵能源与新时代能源体系;开创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系统及蓝色能源宏大领域,与基于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崭新领域;建立了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与摩擦电子学学科;发现了六个新物理效应:压电电子学效应、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光子学效应、摩擦伏特效应、热释光电子效应和交流光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