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催化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在建筑、化工业生产中,葡萄糖酸钠同edta四钠一样常被用作螯合剂使用。我国葡萄糖酸钠产品经过不断得应用拓展,已经将其作为出口主要化工产品之一,结合数据统计,在道路工程建造方面,我国葡萄糖酸钠出口量占据绝大多数的比例,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葡萄糖酸钠的生产工艺,进一步了解该产品。 葡萄糖酸钠需求的增加,就需要相关企业在产品的生产方面更用心
该论文系统总结了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ADMCs)和配体保护原子精确金属团簇(APMCs)的最新进展,指出这两类催化剂可作为重要的非均相模型催化剂,简化催化活性基元的表界面配位结构表征,为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理解多相催化中的表界面配位化学机制和构效关系提供可能,助力对多相催化性能的精确控制。在ADMCs部分,团队从金属-载体界面上金属位点的局部配位结构入手,在介绍制备原子级分散的金属催化剂方法的同时,着重讨论了金属配位环境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随后依次讨论了配位原子的碱性、软硬度对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并总结讨论了双金属位点和远程效应实现的协同性
针对电子行业VOCs排放特点采用相应末端治理技术,主要还是吸附法、焚烧法,吸附法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混合气体,吸附剂选择性高,活性炭属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化合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般可净化低浓度VOCs,净化效率可达到90%以上。沸石浓缩转轮+焚烧方法使用的浓缩轮是一个装满吸附剂的旋转轮,废气由旋转轮的上游侧进入浓缩轮的吸附区,使VOCs得到浓缩,再经脱附燃烧处理,去除效率可在98%。但是相对来说投资就比较高了,有很多的企业无法接受动辄上百万的废气处理投资
沸石分子筛的吸附是一种物理变化过程。产生吸附的原因主要是分子引力作用在固体表面产生的一种“表面力”,当流体流过时,流体中的一些分子由于做不规则运动而碰撞到吸附剂表面,在表面产生分子浓聚,使流体中的这种分子数目减少,达到分离、清除的目的。由于吸附不发生化学变化,只要设法将浓聚在表面的分子赶跑,沸石分子筛就又具有吸附能力,这一过程是吸附的逆过程,叫解析或再生
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对基元反应,活化能即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对复杂的非基元反应,反应活化能是总包反应的的表观活化能,即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代数和
催化剂有很多种,按状态可分为液体催化剂和固体催化剂,根据反应体系的相态,可分为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包括酸、碱、可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氧化物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包括固体酸催化剂、等,按反应类型分为聚合、缩聚、酯化、缩醛化、加氢、脱氢、氧化、还原、烷基化、异构化等催化剂,根据作用大小,也分为主和助催化剂。 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同一相,不存在相界的反应称为均相催化,能起到均相催化作用的就是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包括液体酸、碱催化剂、施乐固体酸和碱催化剂、可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盐和络合物)等,还可以通过分子或离子独立作用,活性中心均匀,活性和选择性高。 非均相催化剂,用于不同相的反应中,也就是说,它们与它们所催化的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在人造黄油的生产中,不饱和植物油和氢气可以通过固体镍转化为饱和脂肪,固体镍是一种非均相催化剂,其催化的反应物是液体(植物油)和气体(氢气),简单的多相催化反应包括反应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物中的键断裂,导致新键的生成,但产物与催化剂之间的键不牢固,导致产物离开反应位点,已知催化剂表面上有许多不同的吸附和反应结构
在多相催化中,原子级分散的金属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特性、最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均匀的活性位点,而备受关注。然而,高度分散的金属原子或因高表面能而移动团聚,稳定性差;或因与载体作用过强而导致活性位点钝化。这里,我们设计了一种“纳米胶(岛)”稳定的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
葡萄糖酸钠是一种化学制剂,在建筑、纺织、水处理等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作为清洗剂、水泥掺合剂、缓凝剂、减水剂、水质稳定剂、食品添加剂中使用。随着它的使用越来越重要,想要制作葡萄糖酸钠的的量就越来越多,那么制作葡萄糖酸钠有哪些方法呢? 1.生物发酵法。该方法包括真菌发酵和细菌发酵,另外还有固定细胞发酵工艺,其中较普遍采用的是黑曲霉菌发酵制葡萄糖酸钠工艺
成立于2001年12月,现有成员15余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含在读)10人,为浙江省光学学会团体理事单位。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和公益项目各1项、教育厅项目10项、校级及横向项目30余项。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被SCI、EI收录的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0项,获全国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项、省科技兴林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5项、省自然科学学术奖7项和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多项
报告时间:2019年6月25日(周二)上午9:00 雷鸣,男,1972年11月出生,北京化工大学化工有效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理学院物理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催化化学。近年在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催化机制、催化剂分子设计、理论计算化学及其交叉领域进行了探索性学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