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刘培,中国农业大学一类人才特聘教授,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资助。实验室聚焦植物-植物及植物-生物\非生物环境的生态互作及其分子生态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1.植物激素茉莉酸转运蛋白与生态互作;2.植物近缘种间生殖隔离的分子机制;3.中国野生草莓及树莓的生态和进化基因组学及在育种中的应用;4.中国韭类植物的中蒜氨酸、大蒜素类含硫化合物多样性及其合成生物学
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吉生物)成立于 2009 年,总部坐落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办公面积超过 12000 ㎡,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主要科研基地设立了标准化实验室、GMP 厂房和分支机构。 美吉生物将基因检测技术与生态环境、疾病预防、畜牧养殖、生命科学等学科相结合,业务覆盖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服务、生物信息云计算、医学检验和司法鉴定等领域,成为一家集科研、临床检测和健康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因科技企业。 美吉生物引进了包括 IIlumina、ABI、Thermo Fisher、AB SCIEX 等全球顶尖品牌的高端精密设备,与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建立了高通量测序平台,专业提供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单细胞测序、目标区域测序、外显子组测序等高通量基因测序及蛋白组、代谢组等技术服务,更能提供一站式的多组学解决方案
国家卫生研究院今天(20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血液中的琥珀酸浓度会影响癌细胞的生长与转移。(萧照平摄) 国家卫生研究院今天(20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血液中的琥珀酸浓度会影响癌细胞的生长与转移,因此,认为只要控制琥珀酸就能进一步阻断癌细胞的发展。国卫院强调,这是领先全球的研究发现,可望替未来癌症治疗提供新方向
近日,从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网站获悉,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杨运桂研究员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成为该机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学科组成员。 杨运桂研究员致力于研究RNA表观遗传学规律,阐明表观转录组学功能调控及其与遗传性状表型和疾病关联机制。其原创性成果揭示了RNA甲基化可逆性规律及其重要生理功能和病理效应,拓展了表观转录组学前沿领域
临床医学研究所前身为医学研究所临床组,在历届所长:萧柳青教授、江汉声教授、许准榕教授以及林建煌教授的领导下,建立了本所宏观的架构。2006年10月临床医学研究所已经由教育部核准成立,隔年8月正式独立为临床医学研究所,由陈亦仁教授担任第一任所长,于2011年,由林裕峰教授出任第二任所长,2016年由陈冠州教授接任第三任所长,2022年11月由蔡坤志教授接任第四任所长。 本所成立之宗旨主要为培育临床医师具备卓越研究能力成为杰出之“医师科学家 (Physician scientist)”,为因应分子医学世代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崭新机会,在博士班训练与养成的过程中,将着重培养学生分子转译 (Molecular translation) 的能力,提升其在分子医学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孰悉度与掌握度,培养其以分子的角度探索疾病的产生与过程,借此发展更加精准与有效的分子诊断与治疗方式
台湾神经肿瘤学学会 冬季会(神经肿瘤的免疫 治疗与细胞治疗) 台湾神经肿瘤医学会第十届第二次国际学术年会 (2022年09月17号在香格里拉台南远东国际大饭店) 台湾神经肿瘤医学会春季会 (2022年03月05号在台北大直和朴饭店) 第一届台北荣总儿童神经肿瘤高峰会 (2021年11月27号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科技大楼一楼) 2021年台湾神经肿瘤学学会第十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档案下载:议程及理监事推荐涵) 敬爱的台湾神经肿瘤学学会 会员大家好: 敬邀 各位拨冗参加9月22日(星期六)在台中林酒店 3楼世纪厅举办台湾神经肿瘤学学会 第八届107年度会员暨理监事大会。 此次大会特别邀请 Michael Lim- Professor of Neurosurgery Oncology Otolaryngology Radiation Oncology and Radiation Molecular Science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与多位海内外神经肿瘤及其相关医学专家就神经肿瘤相关议题进行专题演讲,期待可以给各位先进与会员在这次活动有所收获与助益。
2018年4月4日上午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的路争博士在生科楼414室作了一场题为《Why can’t the obligate anaerobe grow in the aerobic environment?》的精彩学术报告,缪颖院长主持了报告会。 路争,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10月份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微生物系做博士后,2017年11月份回国。研究领域为分子微生物学,主要以大肠杆菌 (E.coli) 及严格厌氧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为实验模型,研究细菌抵御体内氧化压力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已在PNAS (USA)、mBio、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分子微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 我院“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获评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孙玉壮教授为创新团队领军人才。 2016年九月,邯郸市委、市政府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层次创新团队进行表彰,共评选出包括孙玉壮教授“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在内的10个科技创新团队。 孙玉壮“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长期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煤地质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水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阮进学,男,中共党员,1985年出生,湖北红安人,博士,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繁殖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心血管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基因编辑,主要工作包括基因编辑技术的改进与基因编辑动物的制备,在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scientific reports,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Transgenic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eLife,Front Immuno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参与编写论著1本,获得国内授权专利16项,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项目资助
2022年11月15日,国际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2)榜单。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余迪求研究员入选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高被引学者”。这也是余迪求研究员连续4年入选该榜单,彰显了余迪求研究员在相关领域中的重要学术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