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我对 M.L. 的申请印象很深,因为他曾参与过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Physics biophysics molecular science biomed 几乎都有机会能申请。 SOP 里最重要的不只是要能精准的叙述出申请者曾做过的研究,更要去芜存菁的加以修饰那些能展现实力的学经历
高辉 ,男 ,1983年11月生 ,山西保德人 ,kok官网入口研究员 、“南山学者”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药品食品智能制造工程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计算加速药物设计 、计算赋能药物合成反应机制以及人工智能药学的研究 。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硕博连读) 2011-2016年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副研究员 ,2016-2018年在中山大学kok官网入口任特聘研究员 ,2018年以 “南山学者”骨干人才全职引进到kok官网入口 。同年 ,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办的“天河二号”超算优秀应用评选活动中 ,带领团队以 “杂环药物骨架合成机制的计算模拟”项目荣获“天河之星”
张大羽,博士,教授,博士后导师。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昆虫抗药性和环境毒理、昆虫基因组学、昆虫产业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公司的顾问团队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哈佛医学院、贝勒医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组成;刘明耀教授目前担任邦耀生物的首席科学家,为国家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多优秀科学家们的加入,为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公司运营及投融资经验,涉及生物医药、大健康、房地产等多领域,全面负责公司整体运营
“风险”代表了可测度的一个量,可被计算;“不确定性”的量无法测度,面对不确定性的决定,才是决策。 反复去做胜率高的事情; 电车问题。只有不允许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去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我才可能留下来救人,因为我总会在某个场景下,变成少数人
第十一届国际菌根大会与第五届国际分子菌根大会通知(第一轮) 【核心提示】:国际菌根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ycorrhiza ICOM)和国际分子菌根大会(International Molecular Mycorrhiza Meeting iMMM)是菌根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国际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国外学者在线参加,国内学者现场参会。 国际菌根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ycorrhiza ICOM)和国际分子菌根大会(International Molecular Mycorrhiza Meeting iMMM)是菌根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国际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1月15日下午,“嘉应学院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培训会”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校冲补强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各类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各二级单位分管科研领导和科研秘书、各理工科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以及其他拟申报基金项目的教师近200人参加了培训会。会议由廖志成副校长主持
11月26日和12月12日,科技中心分别邀请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刘雪丰教授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研究员侯海彤博士来我校作学术交流。 刘雪丰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骨髓造血细胞分化介导的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发新模型》。刘教授介绍了一种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发的新模型建立过程及检测过程
发布者: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9-11-05浏览次数:5703 真菌毒素研究团队隶属于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团队致力于真菌毒素的分子毒理和代谢转化机制研究,构建真菌毒素生物防控体系。近年来团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部级15项,厅局级7项,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
腾讯会议号:250-893-210 童红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6月至9月于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访问, 2016年12月至今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入选中国农科院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主要从事水稻高产耐逆等重要性状受植物激素调控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通讯或第一(含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包括Plant Cell (5篇)、Molecular Plant、Nature Plants、PNAS、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等;参与发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Plant Cell、Plant Journal等论文9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授权4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