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四川文理学院(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位于川东门户达州市,办学历史最早可溯及创建于清末的龙山书院。 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是当时四川省较早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行列,并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计量中心,现根据项目工作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具体如下: (1)主要承担课题组各项工作的数据集构建、数据清理、数据统计、图表制作、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并协助完成课题组的其他工作; (2)承担文献计量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与项目委托方的沟通、协调工作。 (1)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从事科学计量研究的工作经历; (2)具有较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库管理能力; (3)熟悉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流程; (5)具有较高的英语阅读、写作水平;口语能力强,能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6)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NSTL)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服务系统,其在网站上开通了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外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外文科技图书数据库、中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六个文献数据库。以文摘方式报道近万种外文期刊,特别是西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其他类型文献。NSTL是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中,发现了达芬奇【巨匠慧心】的秘密。 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妲己】的开怀一笑,民不聊生、【陈圆圆】的会心一笑,倾国倾城。而【达芬奇】的艺术杰作【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但价值连城,更是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之宝,百年来,不知多少艺术家为之倾倒、醉心
此次沙龙由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举办,美迪西生物医药的汪俊博士和董文心博士将分别围绕“免疫治疗药物研究的动物模型介绍”及“抗抑郁和抗老年痴呆症新药的研发及评价思路”演讲主题,与大家分享临床前评价的方法和经验,深入技术交流,共同探讨助力药物研发。 汪俊,博士,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部副总裁。汪博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在日本神户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药理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
日本一级黄一片2020免费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接国家、地方需求,依托相关基地平台建设,开展具有特色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先后承担了以洱海项目为代表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土壤专项项目及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面上项目73项,承担国家973、863等课题10项;获得了包括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 日本一级黄一片2020免费SCI论文发表数量稳居国内高校前列。近年来,先后在Nature、Science正刊实现突破,在包括PNAS、JACS、ES&T等在内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2013-2015年ES&T31篇),ESI高被引论文29篇
张宝红,男,贺昌中学105班学生,1990年考入太原机械学院(中北大学)材料工程系学习。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访问学者,现任中北大学镁基材料深加工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压力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塑性工程学会精密锻造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科技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科技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山西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兵器装备工程学报》编委。 多年来,一直从事金属塑性成形方面的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国际合作项目、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等纵向及横向合作项目多项
最近有学生寻找台湾大学总图书馆建筑物规划设计的资料,本馆推广服务组郑铭彰组长分享相关书籍与文章。适逢新总图书馆落成 20年之际,带您一起回顾建造设计的故事。 凤凰花开的六月即将到来,本部落格将推出毕业专辑文章,带您回顾与台湾大学毕业相关的记忆,陪伴毕业生踏上人生新旅途
同济大学车用新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以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为依托。研究院由黄云辉(长江/杰青)领衔,现有教授(博导)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博士后5名、在读研究生30余名。研究方向主要为面向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锂离子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涉及电池材料设计合成、电芯设计、电池成组技术与梯次利用、工况条件下的电池监测及衰减机理研究等
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具体包括:大陆俯冲带变质地球化学、碰撞造山带岩浆岩成因、沉积碳酸盐岩地球化学、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矿物氧同位素分馏系数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等。 郑永飞,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