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篇
韩琳,延安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精品课程负责人,陕西省特色学科“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带头人,享受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研究”、教育部“择优推广”项目“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现场教学方法”和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70余篇。曾为教育部机关党校、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来延培训的各类学员做辅导报告70余场
《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为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导则要求,本书力图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为依据,以人群健康的“四步法”为遵循,探讨人群健康“四步法”方法学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并附以案例分析,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科学适用的规划环评中人群健康评价方法,使规划环评得以“落地”,以人群健康为约束,切实起到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作用,助力环境管理从生态环境质量管理向人群健康管理的转变。 为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导则要求,本书力图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为依据,以人群健康的“四步法”为遵循,探讨人群健康“四步法”方法学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并附以案例分析,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科学适用的规划环评中人群健康评价方法,使规划环评得以“落地”,以人群健康为约束,切实起到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作用,助力环境管理从生态环境质量管理向人群健康管理的转变。本书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规划编制单位人员、相关环境保护专业的高校师生等参考使用
潘志庚教授,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创新技术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娱乐仿真专委会主任,广东虚拟现实产业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智能系统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字博物馆、智慧旅游、数字娱乐与游戏等。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国际重要期刊和顶级会议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EI论文120余篇,研究成果已在国家重大工程或项目(虚拟奥运博物馆,航海模拟,漫游京杭大运河和上海世博会)中得到成功应用
2006年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江南文学与艺术、江南学术与文献、江南城市与社会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卦诔俏南准罢愣跷南渍?、文学地理学及江南文化世家研究、江南城镇及东海海疆文化研究等特色项目上收获颇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8项,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发表CSSCI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 2010年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以“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与“当代中非关系”为主线,努力打造“非洲研究智库”金名片,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1项,出版专著44种,向中央各部委呈送咨询建议报告30多份,编撰4卷《非洲地区发展报告》,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刊登学者研究成果、观点逾百次
吴一戎,男,1963年7月生于北京,籍贯安徽合肥。信号与信息处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微波成像理论研究、微波成像技术、雷达信号处理
1988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医疗系;现为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市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培训专家,济南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神经外科专业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和创伤急救工作,尤其对颅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和脑积水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显微微创手术。1996年-1998年在上海华山医院师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史玉泉教授和周良辅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重度颅脑损伤的救治及显微微创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在《中华超声影像杂志》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研及参研科研课题《重度颅脑损伤脑血流动力学研究》等7项,获济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5项
简介:现任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兼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急诊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担任“南方急危重症论坛”的执行主席并创办病例《争鸣与分享》交流刊物。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协会急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ICU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急救医学》、《广东医学》、《实用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时间:2020年9月14日下午3:00 - Nature期刊分类介绍以及其内容类型介绍; - Nature期刊的审稿流程,包括评估标准,决策依据等; - 与生命科学、生态学契合度高的Nature期刊介绍; - 如何在高影响力期刊中发表工作。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韩国和蒙古国自然解决方案专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并曾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多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在J. Am. Chem. Soc Phys. Rev. B 以及Appl. Phys. Lett. 等国际知名期刊,以及以合作作者发表在Nat. Commun. 等期刊上的论文20余篇
农业农村部草地管理与合理利用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农业部草牧业创新学科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点,从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解决科学问题出发,以优化草地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为切入点,围绕我国不同区域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优化管理模式、稳定性维持、生产力提升等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创建我国不同区域和类型草地适应性管理技术体系;在草地合理利用方面重点开展草地优化放牧利用、草畜平衡模式、牧草刈割利用、青干草调制、青贮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探索集约化的草畜转化高效利用模式,为国家与生产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室现有在编固定人员35人,本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5人,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5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占90%。近5年来,自2016年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50余项,在饲草生产与利用、草地生态修复、牧草分子育种、蝗虫防治等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
1984年毕业于江苏大学铸造工艺与设备专业,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党员,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铸造方向)教授,曾经荣获南京工程学院(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双师”素质教师,“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导师,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校级“康尼奖教金”,校级先进科技工作者,校级优秀班主任,校级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曾任中国铸造协会压铸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委会秘书长;现任江苏省铸造学会理事长,长三角压铸业联盟轮值主席,江苏省机械行业高级专家委员会专家,溧阳市绿色铸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杂志编委会委员,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工作以来,先后从事了造型材料、铸造工艺学、特种铸造、铸造合金及熔炼、电弧炉炼钢、铸件形成理论、铸件缺陷分析、铸造CAE技术及应用、热加工基础、机械工程材料、传热学、液态成型工艺及装备、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14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铸造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出版了《铸造工技师鉴定培训教材》、《压铸工艺及模具》、《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模具工程师手册》等高校教材和手册;主持完成了原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研究课题以及多项企业铸造技术、模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在《铸造》、《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热加工工艺》、《现代铸铁》、《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江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论文3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