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学
激光测距实际上是一种主动探测方法。主动光学探测的探测机制是:由探测系统向目标发射波束(在光学探测中,一般是或者可见光),波束被目标表面放射产生回波信号。回波信号中直接或简介地包含待测信息
4月4日下午,“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暨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学院协议书”在西安签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杨青春代表各自单位签署协议书
半导体光电子学专家。1937年12月25日生于河北文安。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
王中林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刊物 Nano Energy(最新IF:19.08)的创刊主编和现任主编。 2022年Nano Research Award,2019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2018年埃尼奖(ENI award – The “Nobel prize”for Energy)、2015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等国际大奖得主。 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发展了基于纳米能源的高熵能源与新时代能源体系;开创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系统及蓝色能源宏大领域,与基于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崭新领域;建立了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与摩擦电子学学科;发现了六个新物理效应:压电电子学效应、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光子学效应、摩擦伏特效应、热释光电子效应和交流光伏效应
我中心亓东锋老师和郑宏宇教授受邀在《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特邀研究论文“超快激光制备硫系玻璃表面周期性纳米结构”。 硫系玻璃作为一种特殊的红外光学玻璃,在中红外波段光子器件领域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其周期接近或小于入射激光波长,在红外微纳光学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