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活性
主讲人简介:苏海锋,特聘研究员,从事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危险废弃物生物毒性,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生物途径工程等的相关研究。主持国家基金、省部级基金10余项,以第一作者作者贡献人总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15篇一区期刊(中科院最新分区),12篇Top期刊,4篇10分以上文章,最高影响因子16.55,累计总共影响因子130左右。 主讲内容简介:长期以来研究者特别强调蛋白酶的高度专一性,而忽视另一面,即非专一性,或多功能性,或非天然催化活性
石油化工、油漆、电镀、印刷、涂料、轮胎制造等工业的生产过程中都涉及到有机挥发化合物的使用和排放。有害的有机挥发物通常是烃类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氯、硫、磷及卤素有机化合物, 这些挥发性有机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传统的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如吸附法、冷凝法、直接燃烧法等)均存在缺陷如易造成二次污染等
催化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促进剂。催化剂是合成树脂的一种重要助剂,对于聚氨酯也不例外。 聚氨酯催化剂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选择性促进正反应、抑制副反应
王启刚,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导师。1995-2002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应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清华大学化学系朱永法教授于11月30日下午来我室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可见光活性的获得及紫外光催化活性的提高”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朱永法教授介绍了其小组在提高光催化材料的活性以及可见光的利用率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朱永法教授及其小组通过新材料的设计和改性、表面杂化作用、氧缺陷的能带调控等方法来探索提高光催化剂的活性以及拓展可见光响应范围的新途径
该论文系统总结了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ADMCs)和配体保护原子精确金属团簇(APMCs)的最新进展,指出这两类催化剂可作为重要的非均相模型催化剂,简化催化活性基元的表界面配位结构表征,为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理解多相催化中的表界面配位化学机制和构效关系提供可能,助力对多相催化性能的精确控制。在ADMCs部分,团队从金属-载体界面上金属位点的局部配位结构入手,在介绍制备原子级分散的金属催化剂方法的同时,着重讨论了金属配位环境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随后依次讨论了配位原子的碱性、软硬度对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并总结讨论了双金属位点和远程效应实现的协同性
应用:适用于聚氨酯喷涂硬泡和模塑软泡等,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耐水解性。 包装:200KG/桶 贮存:建议存储在干燥和凉爽的地区并进行适当通风。原包装后请尽快扣紧包装盖,以防水分等其他物质的混入而影响产品性能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拉曼光谱法,使研究人员能分析直径仅0.5—2纳米金属颗粒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这一最新突破有望使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微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 金属纳米颗粒拥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正成为现代研究领域的“香饽饽”
CAS 23850-94-4 单丁基三异辛酸锡 三异辛酸单丁基锡 n-Butyltris(2-ethylhexanoate)tin 单丁基三异辛酸锡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其是一类抗水解且加入量少、催化活性高的酯化催化剂,主要用于反应温度为 210~ 240″C的酯化和缩聚反应,高反应温度可达250C。催化剂呈中性,对设备无腐蚀作用
近日,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冯雁课题组在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研究文章《Enhanced Enzyme Kinetic Stability by Increasing Rigidity within the Active Site》,建立了酶活性中心稳定化新策略,阐明了酶动力学稳定性提高的结构基础。 酶作为高效、环境友好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材料、医药、能源等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但由于天然酶的生物学稳定性低,易失活,极大地限制了现代生物产业的发展。探讨酶稳定性机制、建立有效的酶稳定化策略已成为生物学和蛋白质工程中具有挑战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