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地面
4月25日,载着“联盟TM—34”号飞船的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腾空而起。约10分钟后,飞船成功驶入预定轨道。飞船上的3名成员中,包括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游客、也是第一个遨游太空的非洲人沙特尔沃思
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泥浆钻井膨润土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平衡钻孔内压力,还可以携带钻屑返回地面,钻井泥浆的用量很大,钻一口井大概用6吨的量,因此废弃泥浆的排放量也比较大。 那么这些废弃的泥浆处理工作也是很必要的,否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影响地表水源、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如果农作物吸收了里面的化学添加剂和重金属,必定会对人员健康造成威胁。 钻井废弃泥浆钻井膨润土的固化处理,使用挖掘机搅拌废弃泥浆池内的废弃泥浆,然后采用人工操作均匀添加硫酸铝,等其融化后,放入水玻璃进行搅拌,然后引进泥浆池内
曾经亲眼目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4年9月27日,又见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0次发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上太空。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38次成功发射。 1996年10月20日,也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长征二号丁火箭,发射第17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写下了中国航天连续成功记录的第一笔
闻立时(1936.03.23-2010.04.06)复合材料专家。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钢铁学院,获冶金工程师称号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郭超凯 刘昶 李泓根)2月17日下午,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面75天后,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见面会上,有关专家介绍了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后的恢复情况及后续打算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消息, 3月10日下午3点左右,在北京云岗,我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进行了今年的首次试车。启动运行520秒后,发动机正常关机,试车圆满成功。 据悉,这是这台发动机成功进行的第二次长程试车,进一步验证了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可靠性
科技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付毅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2日发布消息称,目前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已完成出厂有关工作,运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计划于今年5月实施发射。执行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 据悉,2023年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开局之年,根据任务安排,今年将组织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首批飞行任务
俄罗斯航天集团20日说,俄“联盟MS-09”载人飞船搭载3名宇航员,当天成功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面。该机构发表声明说,当天上午,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3名宇航员状态良好,他们分别是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普罗科皮耶夫、德国宇航员亚历山大⋅格斯特和美国宇航员塞雷娜⋅奥尼翁-钱塞勒。 声明说,3人从国际空间站带回了“联盟MS-09”飞船轨道舱细微裂缝部位的样品,供地面人员进行分析以确定裂缝成因
记者2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已在轨工作163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完成了与三艘神舟飞船交会对接和各项试验任务后,由于已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其功能于近日失效,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 “天宫一号”是实施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设计寿命两年。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入轨,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圆满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时间3月31日21时59分,贝索斯创立的蓝色起源公司使用新谢泼德火箭顺利将6名太空游客送入约100公里高的轨道,这里处于大气层与太空界限的卡门线(100公里高)附近,6名太空游客在体验了三到四分钟的失重体验后,搭载的太空舱成功在着陆场完成软着陆,从升空到太空舱降落伞辅助着陆持续了大约10分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于北京时间3月31日18时40分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