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通识教育学院成立于2020年12月,系学校单独设立的二级机构,主要负责全校美育教育、体育教育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承担学校各语言实训室、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学院下设行政办公室、公共英语教研室和体育教研室。 通识教育学院致力于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任务,强调赋予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水准和正确的价值观,注重知识的多元化交融与碰撞,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技能与素质并重,培养既有专业本领又有创新思考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日前,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全省各高校申报的76个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项目先后进行了材料初评、现场答辩和实地考察,最终我校申报的“花丝与珐琅传统技艺”传承项目,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名单。 我校“花丝与珐琅传统技艺”项目依托我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和珠宝学院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高水平专业群,构建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教育新格局;实现了“校企保护传承、师生创新教研、科普劳动并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多维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生机与活力,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此次入选是省教育厅对我校办学能力、组织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专业建设能力等方面的肯定
北京金帆学生艺术团2013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和多伦多参加了当地的艺术节,举行了文艺演出。这次演出由加中文化发展协会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民间艺术协会共同主办、天才服务中心协办,CNTV赞助 演出内容有器乐、舞蹈、京剧等。 1986年的春天,由11个分团,600名学生组成的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诞生了,她是国内校园中出现的第一支高水平、大规模、成体系的学生艺术团体
名词解释: 应试教育系指大陆地区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应试教育主要表现为:(1)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间,重智育而轻德育,忽视其他教育。为了应付考试只着重文化考核课的教导,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仅以分数高低为唯一标准;(2)在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重书本轻实践,严重脱离实际
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美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对中小学美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评估和指导作用,我部决定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小学美育教指委)。 中小学美育教指委是在教育部领导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对基础教育的美育教育教学发挥研究、咨询、评估、指导、服务等作用的*组织,具有非常设学术机构的性质。主要职责是:开展中小学美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探索中小学美育教育教学经验与规律;就中小学美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形式与方法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研制中小学美育教育教学基本规范、质量标准和场地设施配备要求;组织开展中小学美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展演展示和国际交流;参与开展中小学美育工作的调研、督导、检查、评估等工作
12月12日,第二届“卓越之言杯”校园经典诵读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我院2020级历史学(新文科班)周桐桐同学获大学组一等奖、辅导员师瑞青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第二届“卓越之言杯”陕西省校园经典诵读大赛由陕西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联合校内外多家单位共同举办,旨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落实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大赛自2022年6月20日开始征集作品,截至10月8日,共收到朗诵作品1100余部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超,在专业相关的行业中均有较高艺术成就和学术造诣,是一支优秀的“学习型”、“创造型”教师团队。 目前拥有教师41名,其中研究生学历10人,副教授5人、一体化教师27人、烟台市技术能手1人、教学名师1人、被授予“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者3人。 文化创意系以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技能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型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3月8日上午,学校召开了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会。校教学督导委会主任委员赵丛苍教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系、部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奚家米主持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9月9日,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创排的原创话剧《清清涟漪》首演。该话剧通过艺术再创造的方式,表现了中学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对语文教学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追寻、对教学改革的投入和对教师培养的身体力行。 剧中的主人公连老师从青年时代铭记“一切为了民族”的校训开始,就种下了一颗爱国家、爱民族的赤子之心,始终坚信“教育改变人、改变民族、改变国家的力量”
一把小小的刻刀勾勒出党史中的红色记忆,近来,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的“篆刻艺术”课成了学校的网红课程。 “小时候我是听着老将军们的英雄故事长大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汉代将军印时提到大汉时期将军们的英雄气概,我就联想起家乡的共和国将军们,于是我就想把家乡英雄的名字刻出来,希望以这种方式永远铭记他们。”来自红军故里安徽金寨县的冯慧敏因为篆刻而对家乡的红色故事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