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仪
兰博入校园-泰厉害了雅(2场) 数百年来,泰雅族人的足迹散布在整个台湾中北部山区,沿着中央山脉和雪山山脉主要河川两旁的阶地,建立了无数部落,而世居宜兰的族群中,除了汉人、平埔族噶玛兰人,当然也包括分布于海拔500~2000米山区的泰雅族。泰雅祖先以深奥语言传唱下来的古训,成为他们的信仰与力量,教导他们要像野草般向四处扩展,在数百年的拓垦岁月中,以土地维系着族群命脉传承,因此土地是大地之母,提供其生命意义与价值之来源,更是代代相传口述历史之灵魂。在历史传说、信仰祭仪等的部落文化及族群认同、族群之凝聚,无一不是以土地連结,而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来看看泰雅族是如何与自然互动,展现他们的生活哲学
自2013年第一届阿米斯音乐节开始,我们一直遵循老人家的智慧和提点:“土地,跟人一样,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并非每年举办,而是连续办两年、休息一年。直到2017年11月活动结束为止,已历经了第四届阿米斯音乐节
转知:台南市政府办理“2019府城邹族日”活动DM与宣传海报电子档各1份,鼓励所属踊跃参与。 一、本活动今年迈入第 17 年头,蔚为本市族人及市民每年期待的嘉年盛会,乃体现台南古都多元文化的特色活动之一体现。本年度邀请阿里山乡达邦社及特富野两大部落共同办理,活动计有“同邹共记”、“邹族祭仪歌舞”、“邹族趣味童玩亲子闯关活动”及“原邹市集”等单元,欢迎民众踊跃参与
自2013年第一届阿米斯音乐节开始,我们一直遵循老人家的智慧和提点:“土地,跟人一样,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并非每年举办,而是连续办两年、休息一年。直到2017年11月活动结束为止,已历经了第四届阿米斯音乐节
太鲁阁族人的音乐与舞蹈元素,来自于生活中与大自然共处的一切事物及生活经验,而传统文化亦即由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衍生而来,为了鼓励部落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活络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并让民众亲近体验太鲁阁族文化内涵,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今年续推一系列的“部落音乐会”及“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太鲁阁国家公园周边的传统音乐工作者及部落协会,带领您一窥太鲁阁族的文化之美。 今年的“部落音乐会”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从4月起在太鲁阁台地将举办6场,活动日期分别是4/13、5/11、6/8、9/14、11/9、12/14。部落音乐会于每个活动日14:30到15:10,分别由葛都桑音乐工作室、秀林乡太鲁阁族传统文化发展协会、峡谷乐舞团等传统乐舞团体担纲演出,主题包括传统生活、峡谷天籁、风的子民TRUKU等,除了歌声、舞蹈之外,也搭配太鲁阁族传统的口簧琴、木琴和短笛的演奏
新竹县文化基金会主办的“竹风县艺”30日晚巡回至尖石乡演出,活动结合尖石乡嘉乐村传统的岁时祭仪,以及尖石乡的新乡歌、新乡书首度发表,新竹县长杨文科穿上泰雅族传统服饰到场与乡民同乐,祝福活动顺利。 杨文科说,活动前本来下着大雨,但活动开始后就停了,来到尖石乡就让人豁然开朗,山峦层叠、青山流水的美景,搭著清风徐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让他深深感觉到,尖石乡就是个福地福人居的好地方。 活动中有尖石乡民穿着传统服饰走秀、新乐国小以震撼的音乐与舞蹈跳出原动力,以及当地客家团体、歌手罗美玲与巴扎溜接连热情演出,乡长曾国大有感而发说,他自小就和客家族群一起成长,深深感受到尖石乡族群融合的美好,并当场宣布今年中秋节相关活动要盛大举办,让客家乡亲和原住民一起欢度佳节
伊达邵资深先生妈,担任先生妈四十几年,对邵族传统岁时祭仪、咒语与传统邵族语言皆相当熟悉、明了;此外石至宝女士在伊达邵部落居住超过五十几年,又经历过日治与国民两个时期,因此对部落之历史人文与生活变迁,以及传统宗教祭典等皆相当熟悉与了解。本身是邵族少数信奉基督教的信徒,但其认为外来宗教对其与邵族传统信仰没有太大之影响。首先请教石至宝女士本身之出身背景,以了解其个人生命历程;接着请教有关对于部落早期生活形态与方式,以及部落之历史人文与传统宗教等,以及其担任先生妈的经历
本园于2006年、2011年、2015年、2017年等皆有举行“大献供”科仪,尤其是于2017年初更在红磡体育馆进行一场盛大的礼斗大献供科仪。 “大献供”是按道教混元宗坛全真派仪范进行的一场简单、隆重及富中国文化意义之科仪。藉以为香港市民上报天恩,下祈福佑;并祝愿世界和平、祖国昌盛、香港繁荣进步
马聚集部落集会所(花莲县瑞穗乡瑞北村瑞北车站路123号对面) 祭仪,是台湾原住民族文化极重要的部分。而一般人并不能理解原住民的祭仪,往往以庆祝丰收的丰年祭等简单而且高度汉人中心化的概念来看待原住民的祭仪。事实上,原住民的祭仪种类很多,族群互异;而各族群本身不同的祭仪也具备不同的意义
因应交通部观光局“2020脊梁山脉旅游年”之目标,阿里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于106年开始着手办理【脊梁山脉生态旅游 ‧ 从阿里山出发】。阿里山山脉为台湾五大山脉之一,与隔邻三千米的玉山山脉互相户应的磅礡气势;阿里山地区也是邹族数千年来的生活领域。借由本出微电影,传达阿里山环境、步道自然之美与邹族部落生态旅游人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