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
虽然增幅没有上年大,但仍是非常有特点的一年,表现为更为丰富的电影样态。今年既有《我不是药神》这样让人惊喜和瞩目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也有《狗十三》这种优秀的小成本电影,更有年底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样的艺术实验电影,这些电影扩大了我们院线的可能性,使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发生着变化。在笔者来看,我们依然处在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当然也面临着更多元的挑战,这种挑战也许不是来自外部的力量,比如好莱坞电影的竞争,反而来自我们的内部,在观众快速成长的今天,我们的电影创作是否可以跟得上这种成长呢? 中国电影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有关注现实主义的传统,但是从前几年电影市场的票房表现来看,更受观众欢迎的一般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和国产的娱乐片
电影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画,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反映了伊朗的社会变迁。1979年之后,伊朗发起了伊斯兰教革命,社会动荡不安,革命的失败更使伊朗失去民主的希望,日渐保守,人民苦不堪言。九岁的Marjane早熟、敏感,她聪明地瞒过官方爪牙,迷上了西方朋克乐队和流行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凝视与对望,作品探讨影像的真实与想像之间的关系,新生代摄影者接续前辈的足迹,虽从纪实角度出发,更多是偏向作者心理性的展现。本次展览由摄影家张照堂先生、曾敏雄先生受邀担任策展人,精选当代摄影者共三十九位,他们以“福尔摩莎之眼”为代称,作品充满着想像式思维,从摄影美学的框取,社会现况的纪录,心像风景的表达到当代物件的反讽,映照出台湾摄影发展的几个脉络和社会变迁与影像演化之间新的凝视与对望,同时开启了追求影像新知的探索。 以纪录性质来看,在这批作品中有着不少是以社会景况为主题,游走在海边,街上,或是巷弄内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虽然框取的物件或画面是来自于外在的环境,保存了摄影最原始的纪录本质,然而透过这些作品,更多反应的则是作者本身的心理状况而并非是传统的纪实摄影
2016年12月3日是第25个“国际残疾人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与社会变迁”课程“校园守护星”课题组、新兴网络公益平台“志愿者联盟”、北京大学爱心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会联合开展的“人人都是志愿者——明星校园行”系列公益沙龙第一期活动在理科教学楼413举行。活动邀请到志愿者联盟创始人罗鹏做访谈嘉宾,20多位师生共同参与了活动。 “志愿者联盟”是2015年成立的互联网公益平台,通过邀请明星代言自闭症儿童画作主题T恤来吸引公众参与公益,打造社会公益新常态
设立宗旨与教育目标 基于本校未来化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整体发展策略目标,超过三分之一世纪的引进未来学新专业与新议题的研究开发,以及未来学推展的硕果与认知,本所以培养与促进学生具备未来导向的研究能力做为目标,期以培育未来研究导向的专业人才。本所的设立宗旨强调“以跨人文社会科学背景,引进未来学新专业,研究开发新议题,以面对不确定的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植基于此,本所旨在培育具备面对全球未来变迁,以未来导向思考、科际整合及社会科学研究,进行未来分析及规划能力的研究人才
在这变化越来越快的全球化社会中,台湾的教育要怎么做,才让孩子有能力面对未来的社会变迁呢?“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提出“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终身学习”的愿景与“自发、互动、共好”的理念。 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透过核心素养导向的全人教育,培养学生整合知学用的能力落实适性学习,使学生从探索性向中,进而开创出多元发展的能力。 当我们期待学习者改变的同时,教师教学的方法也应该著改变
设立宗旨与教育目标 基于本校未来化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整体发展策略目标,超过三分之一世纪的引进未来学新专业与新议题的研究开发,以及未来学推展的硕果与认知,本所以培养与促进学生具备未来导向的研究能力做为目标,期以培育未来研究导向的专业人才。本所的设立宗旨强调“以跨人文社会科学背景,引进未来学新专业,研究开发新议题,以面对不确定的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植基于此,本所旨在培育具备面对全球未来变迁,以未来导向思考、科际整合及社会科学研究,进行未来分析及规划能力的研究人才
台湾神学研究学院的前身是台湾神学院,由加拿大长老会来台的第一位宣教师偕叡理(通称马偕博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 D.D. 1844-1901)所创立。他在1872年到淡水开始传教,从信徒中选拔出学生,培育他们成为传道人。2015年6月15日“台湾神学研究学院”准予立案登记,并自2016学年度开始招生
诗里的大唐:由诗人的命运与诗作交织成的大唐史(上下2册) 诗人的命运与诗作,暗藏了大唐历史的缩影。 唐诗中所勾画的大唐历史事件与地理风貌。 历史在诗歌里流转,诗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唐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新闻网讯(通讯员马园)《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发表了我校游戏app平台赌钱项久雨教授的学术论文《美好社会: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展开与演化图景》。 该文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展开内嵌着实现不同社会图景的内在线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标志着绝对贫困的彻底消除、精神境界的历史性跃升、制度文明的全新缔造,以及社会有机体的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