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与对望,作品探讨影像的真实与想像之间的关系,新生代摄影者接续前辈的足迹,虽从纪实角度出发,更多是偏向作者心理性的展现。本次展览由摄影家张照堂先生、曾敏雄先生受邀担任策展人,精选当代摄影者共三十九位,他们以“福尔摩莎之眼”为代称,作品充满着想像式思维,从摄影美学的框取,社会现况的纪录,心像风景的表达到当代物件的反讽,映照出台湾摄影发展的几个脉络和社会变迁与影像演化之间新的凝视与对望,同时开启了追求影像新知的探索。
以纪录性质来看,在这批作品中有着不少是以社会景况为主题,游走在海边,街上,或是巷弄内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虽然框取的物件或画面是来自于外在的环境,保存了摄影最原始的纪录本质,然而透过这些作品,更多反应的则是作者本身的心理状况而并非是传统的纪实摄影。
作品另外的一个面向则是比较属于摄影美学式的呈现,漂亮的光影,细腻的质感,风景的层次框取或是花卉线条的美丽,这种对美丽事物的着迷与追求保留,也是摄影另一个存在的理由,然而,对“美的画面”的纪录往往也会转换成对“美好时间”的停格,如家人相聚,纪念日…等等,但在这批作品中并没有此类相关的作品出现。
还有少数作品无法一眼就明了拍摄场景,这类作品屏弃了社会性的表达,更偏向作者心理性的展现,完全抽离了摄影的纪录功能,然而,最特别的莫过于以当代摄影手法拍摄的几张彩色水果,置放于画面的正中央,饱满鲜艳的颜色,水果被现代有害人体的塑料袋包裹着,抽离了空气的塑料袋以诡异不规则的皱折紧紧的吸附着水果沉入在水中。
三十九位影像创作者投入摄影的时间或长或短,在他们日后持续创作的时间里必须不断的自我询问,关于这些影像,他们所处的相对位置,是一个目击者?一个观察者?还是是陌生人呢?而这些影像到底是重现了目击者,观察者亦或是陌生人的惊鸿一撇的哪一个角色呢?唯有不断的自我质疑,自我解构,才能累积作品的深度,而在这过程中所产生的挫折感有时会与作品等同一般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