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o
据新华社电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2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他们可能首次探测到了黑洞与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信号。 公报说LIGO探测器和欧洲“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4月26日同时探测到了这一信号该信号可能由大约12亿光年外的黑洞和中子星碰撞产生。 LIGO负责科学协作的发言人帕特里克·布雷迪说探测到的信号非常微弱就像在喧闹的咖啡馆中听他人耳语很难辨别清楚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出确切结论
宇宙中常见的怪兽 黑洞的提出,还要回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提出的那一年,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求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第一个严格解,对应的是球对称、不自转物体重力场的精确解。他发现,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一个临界半径——后被称作史瓦西半径
近日,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再次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时隔四个月后,再次直接探测到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LIGO第二次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同时发布会上还透露了一个疑似引力波信号。 “这说明今后引力波事件探测的概率要比我们以前预计的高不少,非常激动人心
天文学家自己都没想到,引力波探测到了迄今为人所知的、最大规模的黑洞合并事件。这次合并强大、遥远,且令人困惑。9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和《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分别上线文章,介绍了这项发现
新华社广州3月20日电(记者王凯蕾)作为中国基础科学抢占国际空间研究制高点的标志——中国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启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奠基仪式。 今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有关专家预测,引力波探测研究将拉开新一轮全球太空竞争的序幕,更是大国科技实力的“大比拼”。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是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集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
在上海,EHT项目将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共同发布这一重大成果。 3年前,科学家们第一次公布了黑洞的“声音”。明天,你就能看到黑洞的真容了
据外媒报导,除了向LIGO观测站提供资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目前还正在努力申请更新以使观测站能进一步深入宇宙。 目前,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和路易士安那州的利文斯顿都设有LIGO观测站。 2015年,这些观测站探测到了一对黑洞碰撞时产生的引力波
宇宙中常见的怪兽 黑洞的提出,还要回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提出的那一年,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求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第一个严格解,对应的是球对称、不自转物体重力场的精确解。他发现,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一个临界半径——后被称作史瓦西半径
本报讯 (记者 张潇)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Barry C. Barish教授团队一行6人,日前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参观,与该所专家就前沿光电和生物医学光子学相关技术进行了交流和研讨。Barry C. Barish 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由于对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站(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的观测作出了巨大贡献,与Rainer Weiss、Kip Thorne教授一起荣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arry C. Barish 教授是引力波的领先专家,在LIGO扮演着开创性和领导性角色,为人类认识宇宙打开一扇新窗口
继“太极一号”之后,我国又一颗用于引力波探测研究的卫星“天琴一号”迎来“首秀”。 近日,“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天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卫星成功启航,开启了它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的探索之旅。 “天琴计划”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于2014年提出的、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